六岁的失业大学毕业生在街上卖菜,因无照经营被城管没收,于是愤而**。
这本是一件小事儿,却引发了整个突尼斯的动dàng。
西方世界齐声欢呼,并立刻就把一个绝对是因为经济问题而引发社会动dàng转化为是突尼斯人民对自由民主的渴望。
当然,突尼斯的经济问题是怎么来的,它们此前交口赞誉的国家怎么会一下子变成这个样子,深层次的原因,西方的务实精神就一点也看不见了。
这个时候,因经济问题而苦闷的并不只是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有,西方发达国家也一样,所以,突尼斯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让西方眼前一亮,又让他们找到了昔日美好的感觉。
西方的神经一下子高度亢奋起来。
形势的发展没有让具有崇高道德感的西方失望,茉莉huā革命蓬勃发展,冲垮了突尼斯,紧跟着又冲垮了埃及,然后,就是利比亚。
实际上,这一**潮的最大受害者不仅仅是突尼斯和埃及的既得利益集团以及两国的老百姓,还有以sè列,还有西方自己。
突尼斯的独裁者本阿里和埃及的独裁者穆巴拉克那都是西方世界的老朋友,跟他们合作无间,不仅在政治上紧跟西方的脚步,更是时不时给西方政要提供一些小方便,必然度假买单、支持些竞选经费什么的。
可是,革了这些独裁者的命之后,上台的却几乎铁定是反西方的穆斯林,因为让西方亢奋的自由民主,在阿拉伯世界,却是反西方势力最有力的武器。
只是,西方的大人物明白这个道理,但西方的普通老百姓和其他国家的老百姓也没啥两样,都是愚民占绝大多数,经过那些大人物长期自我催眠似的洗脑,或多或少都是民主教的教徒。
面对狂热的教徒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而最难的还是那些大人物没法把真实的心思讲出来,因为一旦挑明了,整个西方世界都有崩塌的可能。
所以,在西方世界,让阿拉伯世界拥抱民主自由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是绝对的政治正确,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既然无可阻挡,那就要在变乱中谋求最大的利益。
――――
密室里,卡扎菲、赛义夫父子和中国驻利比亚大使徐国栋相对而坐。
会谈的气氛似乎不是很好,卡扎菲神sè有些木然,赛义夫的目光则极为yīn鸷。
形势变化的太快太剧烈,也太具颠覆xìng了,别说是赛义夫这个小家雀,就是卡扎菲这个久经考验的老家雀,也很是不适应。
就在几个月之前,他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