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学呀,好说,好说”玉兰大包大揽的说道:小事一桩,林大人想办多少义学?一应所需我一个人就包了。”
扬州的义学堂早在林三洪还在知府任上的时候就已蔚然成风,请一个半吊子的书生,随便找个什么地方只要不透风不漏雨就行,置办几条板凳弄几分书办笔墨就算齐了,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几两银子。正是因为本钱太哪怕办十个二十个义学堂。也没有多大的资金投入,所以玉小兰才如此的大包大揽。
“不是扬州的那种义学,我要办的义学堂很大,耗资肯定不我估摸着丰隆昌拿不出那么许多的银钱。所以想四处凑点银子”
“五百,,一千贯荐,够不够?”
要是办普通的义学堂,一千贯钱可以弄出很多来,可是林三洪准备做的义学堂绝非那种草台班子,不是几千贯钱就能起来的:“够不够的不要紧,关键是有这份心思就是好的”
“那好,回头我让人把钱给林大人送过去,”
既然丰隆昌已经认捐,林三洪并没有急着离开,而去正儿八经的取出一分功德簿子:“捐钱办学乃是惠及千秋之事,当留名青史,诸位东家人数太多,我就在这功德簿子上写丰隆昌的名字了”
看到林三洪这个架势,丰隆昌的东家们才意识到这事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林大人不会真的要四处凑钱办义学吧?”
“真的要做。”林;洪很正式的是功德簿上书好“丰隆昌”三个字。合上缘子说道:“多谢诸位的慷慨,我先去了”
就这样,在不到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林三洪走遍了附近的商号和作坊,以十分谦卑的姿态恳请有钱人家认捐银钱,为兴办义学做准备。
因为林三洪终究是大明朝的侯爵。有身份在这里摆着,所以筹钱的时候还算不叫顺利,就是吝啬精明的商家也会或多或少的拿出一点钱来……
就是用这一笔启动资金,林三洪在老家附近开始了义学堂的基本建设。请了许多匠人购买砖瓦,,
一时间,林侯爵筹钱办义学的举动弄的尽人皆知。
虽然有不少人腹诽林三洪的这个举动,可兴办义学教授贫寒子弟读书认字,是正的不能再正的大好事,说到天上去也没有错,所以主流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安北侯的这个善举。
义学堂的建设很快就进入就基础阶段,光从地基的规模来看,这将是一所大的超乎常人想象的学府……
如果按照义学的样子走下去。招收很多不掏钱的学生进来,每年的衣食用具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而现在的林三洪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