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远远无法匹配徐氏仪华,一定要弄出更好的封号来。
几次三番之后,终于商议出了“配天齐圣”这样的名号,总算是对了朱林的心思。
南京本有徐皇后的陵墓(当然也有朱猪本人的陵墓,那时候都是先修建陵墓,至于什么时候才住进去不做考虑),而朱林又在北平给徐皇后修建了极为奢华的陵墓。
虽然说徐皇后生前更喜爱在北方生活。可是按照祖制绝对是应该葬在南京。可朱林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些,做出了将妻子葬在北平的架势,到了这个时候,迁都之事已经算是水落石出了。
徐皇后若是葬在北平的话。永乐皇帝朱林大行之后必然是要合葬,仅仅是凭借这一点,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反对迁都的一派虽然很不情愿,甚至准备再一次搬出祖制来制止一意孤行的朱林,可绝对不是现在。即便是在南京,大家也听说了:自徐皇后病重之后。永乐皇帝的脾气刻,变得极是暴躁。稍有不如意就动辄打杀宫人,有时候甚至根本就没有理由就耍杀人。
这个时候绝对不是触怒朱林的最好时机。皇后尸骨未寒就又拿迁都的事情扯皮,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距离真正的入葬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国丧已经开始了。
宗室子弟纷纷接到旨意,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规章制度前去祭拜,然后就是各地藩王和各国使节。再次就是有爵位的功臣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有爵个的人员都可以到皇后陵前是表达哀思。除非是特旨恩准的。否则都得乖乖的呆在原地不能动。尤其是宗室子弟和各个藩王,这咋。时候没有接到特旨,是绝对不能乱动的,否则就可以视为谋逆,可以直接调兵剿灭乙
如林三洪这种无知无权的侯爵,虽然没有机会去北平,可折子总是要上一上。哪怕是根本就没有人注意,这样的程序也得走。
等轮到林三洪给朝廷上折子表达哀悼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多月以后了。
自从徐皇后过世之后,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母仪天下的皇后临终有什么遗言影响到了朱林,永乐皇帝再没有犹豫,立剪就册封朱高煦为太子,只不过是赏下了太子的官服和仪仗,只要正视的册封仪式恐怕要等到徐皇后的丧事以后了。
这个折子要递到礼部,然后通过礼部中转一下才会继续往上送。
按照以前的旧制,林三洪让秘书宛若书写了一份中规中矩的折子,准备亲自送到礼部衙门,却没有立刻成行,而是选择先祭奠一下曾经的战友郭沸烈。
老郭身死异乡,连一把骨头都没有带回来,永远的留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