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问林三洪道:“孤王于诸部诸科都商议过了。似乎只有加税,可是
增加赋税是解决财政窘迫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历朝历代最常用的一个操作手法。朝廷没有钱了,就通过加税的形势搜刮民间。
“不行林三洪当即就否定这种想法,很快就又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帝国储君,再也不是以前的汉王,赶紧调整了一下语气说道:“加税实为饮鸩止渴,万万不可取
“孤王也是这么想的朱高煦说道:“加税确实可以缓解财政,可父皇登基之初就已经做出了“轻猛薄役”的允诺,如今父皇刚一离京,我这个做太子的就要增加税赋。到时候收上来的银钱都进了国库肥了官吏,恶民恶政的名声肯定落在我的头上。若是再有人趁机闹事。说不准会生出什么样的事端,”
这就是朱高煦的为难之处了。
因为朱林的皇位来路不正。当初为了争取民心,朱林确实曾有过轻浮薄役的许诺。如今到了太子监国的时候,立刻就要增加赋税,老百姓和工商百业肯定会跳着脚的骂娘,当然不是骂曾经留下轻猛薄役诺言的皇帝朱林,而是骂这个搜刮民间的太子朱高煦。如果仅仅是几句来自民间的谩骂那也就算了,朱高煦并不是很在乎这些一皇家何曾真正将百姓的利益置于最高过?
朱高煦内心之中真正顾忌的是大王爷一党。
大王爷极其门人实力不弱,按照大明的体制,只要太子确定下来,其他的皇帝就应该分藩到外地了小除非是特旨奉诏,否则不能进京。可一直到现在,朱林也仅仅是把最不在意的儿子朱高凝封到外地为藩王。对朱高煦威胁最大的大王爷朱高炽根本就没有分封,而是继续留在京中。
这一手的用意明显得很,对于朱高煦这个太子,朱抟时候还没有完全放心。留下朱高炽作为牵制,时时刻刻都盯着太子的一举一动。
增加赋税这种事情,和容易闹起来。若是有一些“有心人。在暗中挑拨或者是直接插手,随随便便就可以闹出一些“朝野震惊”的大事来。到时候第一个吃挂落的就是太子了。
监国监成了天下大乱民怨沸腾,估计连睡觉都在睁着一只眼睛寻找太子破绽的朱高炽一定会笑的跳起来。只要联合几个官吏往朱猪那边说点什么,这咋。太子的位置还说不定是谁的呢,,
所以来说,尽管朝廷已经做出了增加赋税的决定,准备奏请皇上同意。作为监国的太子却没有轻易同意,怕的就是被“别人”给算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