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朱高煦之后,林三洪和魏成栋客套了几句,回到家里。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取出老郭的那条腰带,从腰带里取出那份具有“震撼效果”的遗物,仔细观看。
甩为年深日久,又是书写在丝质物品之上,再加上当时的情形万分紧急,字迹十分潦草,最后的几句已经模糊难辨了。
按照林三洪的推算,建文皇帝给老郭的“衣带诏”当中,最要紧的肯定是后面几句,按照常理,最后的那几句肯定是和建文的下落有关,也就是说,老郭很可能知道建文的下落,就算知道的不是很清楚 也一定知道大致的情形。
可是老郭已经永远的离去了,再也不可能把当年的惊天变化告知任何人。
这个事情实在是太大了,老郭的遗物本身就具有很夫的危险性,可林三洪也知道这玩意的作用,为了谨慎起见,特意从“衣带诏”上剪下巴掌大的一块儿边角,,
带着这一小块边角织物来到丰隆昌绳丝作坊,找到玉兰等人:“诸个东家,当年你们多是从扬州的书寓绣坊中出来的,哪个婶妹的女红最好?”
这些女子都是风尘中人,和普通青楼女子的区别就是她们更加高级一点而已,因为林三洪早就知道她们的底细,所以也母庸讳言。即便是从绣坊里出来的女子,也不可能象寻常女子那样织布绣花。因为天底下的人们都知道,扬州的那些所谓的“绣坊”完全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地方,那里头的女子也不是真正的绣娘。
虽然不是真正靠手艺吃饭的绣花娘子,可见识和眼光肯定是有点,所以林三洪取出那一小片“衣带诏”的边角给这些女子观看:
“诸位姊妹肯定见过很多高级的绣品。想来也认识这种布料吧?”
林三洪绝对不可能随随便便拿出什么布料老考验大家的眼光,大家围拢过来,捧着“衣带诏”残片仔细观看,过了片刻,一个年岁稍长的女子说道:“这是洪武年间的三纬单经缎。乃是苏州特产。”
“这是什么什么缎?居然还是苏州特产?和别的缎子有什么不同?”
“林大人您仔细看,这种缎子的纬线是三股。咱们平常用的绸缎,通常都是经纬为单,要的就轻薄如纸
缎子这种织物和普通的布匹不同,真正的上品都是薄如蝉翼。越薄才越值钱,要是厚厚的一大层,那就是次品中的次品了。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缎子都是单股的经纬线。当然也不是绝对如此,一些家境贫寒而又爱好排场体面的人家也会使用双股丝线的缎子,既结实又体面 至少说起来是缎子做的衣物,比棉麻织造的布匹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