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此上天之理,而亦太古之道,天子之所宜法以为制,大夫之所当循以为行也。故公仪子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古之贤人君子在列位者皆如是,是故下高其行而从其教,民化其廉而不贪鄙。及至周室之衰,其卿大夫缓于谊而急于利,亡推让之风而有争田之讼。故诗人疾而刺之,曰:“节彼南山,惟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尔好谊,则民乡仁而俗善;尔好利,则民好邪而俗败。由是观之,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效,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视而放之,远者望而效之,岂可以居贤人之位而为庶人行哉!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易》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着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其患祸必至也。若居君子之位,当君子之行,则舍公仪休之相鲁,亡可为者矣。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重要配角之汉武帝篇
刘彻,在他的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七十年,值得称道的事情很多,对后世产生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情。
第一:将儒家学派捧上神坛,用政治力量助儒家排斥其他学派和学说。
任何一种思想,即令是最可敬的思想,只要定于一尊,就会变得可厌。儒家学派定于一尊之日也就是中国灿烂浑煌的时代,开始停止不前的时日。随着封建特权的发展和因科举制度而又出现的官场文化,儒家把这潭水搅得深不可测。
罗马帝国要到四世纪八十年代,基督教才开始定于一尊,中国比西方早六百年实施思想禁锢,当西方从基督教中挣脱出来,中国还在苦苦挣扎。决定这项政策时,刘彻才区区十七岁。
第二:领土的扩张,使中国疆域倍增。
在安土重迁的农业社会,跟崇古畏战的儒家系统当权两种条件之下,疆域不丢失已算幸运了,根本不可能扩张。而中国疆域在公元前一世纪竟然扩张了两倍往上,使中国原始的国士面积广达五百万平方公里,原因在于刘彻的雄才大略以及意志坚决。
罗马帝国的扩张,历时数百年,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而中华帝国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