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上司,而商人买这种书是为了装饰自己的门庭,他们的钱不赚白不赚。像《论语》这样的书是那些真正的读书人买来用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在这些人身上赚钱,这样的钱话起来会让人感到扎手的!” 曾掌柜听后也表示同意的点了点头,问道:“那咱们出版的个人著作该怎么区分呢?” 王静辉说道:“我已经给颍王殿下送了一封信,让他帮忙在朝中选几个散官到咱们这里负责监督审核这些个人著作。不过你也要做一下准备,在开封的名师大儒们要和他们搞好关系,如果朝廷不给咱们派遣这样的把门官员,我们就把这些大儒们推到前面来当监工!” 曾掌柜听后感到十分好笑,问道:“东家,我大宋自开国历朝以来从未有过因言获罪的先例,咱们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太过于小心了?这样也会增加商务印书馆的成本!” 王静辉听后对他摆了摆手说道:“曾掌柜此言差已,以前没有过并不代表今后就不会出现!相信曾掌柜应该知道天下总有那么几个书呆子读书不少,脑袋容易发烧,对于朝政进行批驳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我大宋国泰民安尚可无事,不过就怕他们被朝中有些‘有心人’给利用成为打击政治对手的工具,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对方写的文章中挑出这么几句似是而非的话来,引经据典肆意歪曲,我大宋虽然没有因言获罪的先例,但因为‘大不敬’而掉脑袋的却不是没有。商务印书馆才开张几个月,所获颇丰,相信咱们早就被一些心胸狭隘的同行给看上了,生意上争不过咱们,不过要说打倒咱们却是最简单不过了,咱们给这些头脑已经烧晕的狂生出书,到时候他们出事也会顺手捎带上咱们,那个时候咱们就算攒下天大的富贵,也不过是为人嫁衣罢了!” 曾掌柜一开始的时候对王静辉所说的还有些不以为然,但后来听到商务印书馆的竞争对手会用这种方式来达到解决自己竞争对手的目的的时候,当下就出了一身的冷汗:这实在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自己这里生意红火难免吹招到同行甚至一些有心人的眼红,就是换做自己处于外人的角度也会想办法来挖商务印书馆的墙角,所以东家所说的谨慎小心是没有错的。曾掌柜想通这一关节后,立刻躬身向王静辉行了一个礼,表示自己已经想通了,会按照他所说的去办事。 王静辉看到曾掌柜已经开始重视这种在现在人们眼中还相对比较苛刻的审查标准的时候,他点点头说道:“曾掌柜,你也用不着这么紧张,如果朝廷派下官员到咱们商务印书馆来负责审查个人著作的话,那这样的风险将会降低到最低,就是出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朝廷来当挡箭牌。不过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