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辽国的军队不是号称三天便可以到达汴都开封的城墙下吗?那好,我用四天的时间把书籍运到你的上京去贩卖,打垮你的出版业!”王静辉想到这里,嘴角不禁漏出一丝笑容。王静辉曾经偶然读过一篇新闻,说的是关于俄罗斯胶卷的价格非常昂贵,就因为它没有自己的胶卷生产企业,而中国至少还有个乐凯在抵抗外国货,所以中国可以得以使用廉价的胶卷。这篇报道的真实度在王静辉的心中有些怀疑,但至少能够说明一个问题:如果辽国的印刷业被自己给打垮了,那辽国市面上书籍的价格可就是自己说了算了! 在辽国卖书可不是任何一个书商都能够有这样的资格的,在大宋的地盘上,你可以在汴都开封印刷书籍运到海南岛去卖都可以,只要你能够承担的起其中的风险,而到辽国去卖书那是国际贸易,这些商家都是得到官府的特殊许可的。好在书籍这东西不像铁制品和粮食那么敏感,获得这种“贸易出口”的资格还是比较容易的,不过由于大宋印刷业的中心在江浙一带,距离辽国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远了,做这样的买卖实在是不划算,除非他们能够把印刷书籍的成本降到和商务印书馆一样,否则就是“出口”到辽国,也只能和对方的同行打个平手。 虽然大宋对辽国“出口”书籍利润低下,但并不代表没有人去做,不过就是少罢了。曾掌柜经过仔细挑选,来“翠玉阁”赴王静辉的宴会的书商也不过只有三个,但对于王静辉来说这些就足够了。 三个书商的老板来到翠玉阁后,还很纳闷怎么这个开封第一印书狂人会给自己下帖子请自己来吃饭呢?自己过年的时候可是给他拜过年送过礼,平时没有得罪过他的地方啊?正当他们内心还在嘀咕的时候,王静辉在曾掌柜的陪同下走进了他在翠玉阁提前订下的单间了。 他们相互打过招呼问好后就进入宴席了,在饭桌上讨论问题谈生意这个习惯是中国人的传统,即使这个传统在一千年前的宋朝也不例外。王静辉在酒过三巡后,就直截了当的把自己想把自己商务印书馆要贩书到辽国去卖的想法向三个正在战战兢兢的书商说了。 其中一个姓陈的书商看来是他们推举出来的头儿,陈老板说道:“王老板,向辽国贩卖书籍这也没有什么困难,我们三家也都干过,但我们以前从江浙的钱、燕两家进货先运送到汴都在运往辽国,这中间距离太远,刨除损耗、运费后,可以获得的利润十分微薄,甚至是亏本儿也不稀奇。自从你开了商务印书馆后,书籍的价格是降下来了,这样的进货价格贩运到辽国我们还是可以得利的,但贵店所印刷的书籍大都是《太平御览》那样的皇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