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涅心信中所说到的那些有远见的契丹人,王静辉心中非常明白,这种人肯定在辽国是存在的,毕竟偌大的一个辽国想要能够找出一个和萧佑丹比肩的人物应该是不太困难地。不过王静辉却并不担心,除去涅心所说的有耶律乙辛对权力的把持的缘故之外,他也非常清楚就算耶律乙辛能够容纳他们,他们也不会入朝为官的——契丹人向汉人学习种种政治制度之外,还把汉人士子的一些顽固劣要也给学了回去——如果朝廷中有强势的敌对派,他们宁可归隐也不愿意出山为国效力。
这种情况在大宋也有很多。不过王静辉在报纸上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就持反对意见,在这方面又不复不感谢孔夫子那一套春秋大义,毕竟这东西放在对立地两派之中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到时候就看谁地嗓门更大,后台更硬了——对此王静辉不得不佩服儒家学派的中庸之道,给自己留下立足点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对手留下了反攻的余地。不过在这个时候却没有谁能够比王静辉的嗓门儿更大的,即便是大宋朝廷的官方报纸《大宋新华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他的影响的。能够挟天下三大报纸来进行声讨,无论是谁也受不了——谎言说了一千遍。谎言就会变成真理!
战争是残酷的,大宋在这场宋辽战争中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不过相对于辽国的损失,大宋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并且大宋的家底厚实,本身在进行“蝗虫战”的时候,对大宋的影响就更小了,反而会带来众多战争红利,刺激了国内的一些相关商家的产业规模,和进一步消化了本国上的一些流民。即便如此,战争过后还会有诸如工程建设和屯田买地之类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对新占领地区的矿产做出最后的处理决定,一旦再向西夏所属矿山那么处理的话,毫无疑问这对大宋商人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刺激。
“照这么下去,辽国一定会在短时间之内发生严重的饥荒,我大宋应该在这次机会面前如何做呢?!”王静辉心中暗暗想到。涅心给他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