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发生战争是必然的!大宋的情况实在是比较特殊。
当王静辉走到一定层次上,并且他本人对国家前进方向和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时候,他所看到的和想到地就更多了。如果大宋发展真的到了他想象的那一步的话。若是真的为了贸易而向昔日的贸易国发动战争,他无意美化这种战争,在他眼中即便大宋和十八世纪的欧洲有所不同,实际上当大宋地社会生活发生定的变化之后,两者之间对资本对市场的渴求和贪婪也就没有什么不同了…………正所谓两国交锋各为其主,这上世界终究还是要遵守丛林法则。大鱼吃小鱼地发展模式固然不可取,但是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最后刺刀见红是不可避免的,这中间不存在什么正义与邪恶。情报局从国外惧来的情报使他们张开了眼睛看世界。尽管他们的目光范围还很小,只能够注意到周边各国的情况,但足以让他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至少不会犯再像太祖太宗时代北伐的时候认为北方的百姓会在大宋到来的时候夹道欢迎的错误。高丽已经向大宋多次提出请求,希望能够得到大宋铅活字印刷术的核心技术…………油墨,还有水利纺织机等技术,不过大宋都坚决的拒绝了,这本身就是代表着大宋对高丽两大出口产业,这也让大宋统治高层极为忌惮,出于保护本国的优势产业的考虑,自然不会出让这些技术。尤其是纺织技术,大宋的布匹已经完全统治了高丽的市场,而且由于大宋商人的策略性攻击,使得高丽的棉花种植几乎等于没有,现在可以说高丽的上层社会穿的是大宋所产的丝绸,中下层百姓穿的是大宋所产的布匹,本国那种”男耕女织”的情况彻底瘸了腿。
尽管在大宋情报局的努力下,高丽贵族们对大宋的各种奢侈品求之若渴,但是大宋对高丽的贸易几乎摧毁了高丽本就很用儒家经典为自己的主张辩护,这一手王静辉已经玩得炉火纯青了,报纸,学刊上的辩论他也从来没有落过下风,毕竟儒家经典中可以利用的漏洞就和马蜂窝一样多。甚至同样地经义双方都可以引用,从此也可以派生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在这一点上,王静辉不能不在心中爱死孔老夫子了。对于王静辉的对手来说,最要命的还是孔老夫子本人…………孔子恶农已经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这对于他的对手来说更是不利;而且同样也是孔老夫子,他把圣人的排位顺序上的漏洞也留给了王静辉,管子治齐,大力发展工商业,使得孔子将管子列为周公之后。
”孔子,孔子……空子,空子……”这就是王静辉当时的心情写照,也正是经过这一场波及大宋士林的大辩论使得社会空气更加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