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红豆这些年常常是在祯娘书房里伺候的,多少也懂了一些事情。官场上的,商场上的,至少不至于一窍不通。
所以她一看信件开头就理出了一个大概,原来是金陵那边有人打上了自家产业的主意!看到这里,她不由得皱着眉头道:“太太,这个信件里头的锦衣卫钱大人,以及金陵卫所张指挥,这些人应该没得那么大的胆子罢?”
谁不知道顾家是什么情形?就算她家现在没得人在金陵,甚至祯娘和周世泽还去了海外,那也不是随便就有人敢动手的罢——当盛国公府是死的吗?两家可是一直在走动的。又当金陵一些与祯娘有生意往来的家族是死的吗?其中有人还在吕宋的事情上有求于祯娘呢,看护祯娘家的产业只怕比看护自家产业还来的认真!
祯娘这时候已经放松下来,随意浏览着那些文书,悠悠回着红豆道:“你往下看就知道了,他们当然没得那么大的胆子,这两个人是什么人物?在金陵就是水盆里的一滴水,掀不起什么风浪。他们做这件事,那真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之所以敢做这样的事,若不是失心疯,那就是后面有人,他们也不过就是打个先锋,做个马前卒,被推到台面上罢了。”
然而这样也不是说那背后之人就有多高明,多需要担心了。实际上祯娘方才在笑,也是在笑这背后的——看着精明无比,事情做的一环扣一环,各方面也有注意,竟是极好的筹划。
祯娘怀疑,那位钱大人和张指挥正是被这种看上去十分可行的计划诱使,参与了进来。不然他们怎么回甘心做这样的马前卒,难道不担心两军交战,他们两个台面上的做了炮灰?
然而实际上这些作为在祯娘眼睛里简直不堪一击,甚至有些好笑,仿佛是小孩子过家家一般——她是在笑这个。
第172章
金陵那边对着祯娘产业垂涎欲滴的人可不知道; 祯娘现如今正在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品头论足,并且得出了一个不堪一击幼稚可笑的结论。实际上人还认为自己相当聪明; 眼见的就要赚上一笔大大的呢!
这不是一两人; 而是一些人。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都不是顶尖的人物。要么是郁郁不得志的中等文官; 要么是早就没落的世家,要么是荒废了许久的卫所武官,要么是中等商户人家。
地位最高的大概是一位六部尚书; 话说做到这个位置也算是一方大佬了,前提是这人是京城里的六部尚书; 而这人并不是。当年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在南京仿效京城; 依旧留下了一整套的六部班子。
然而这边的营生也是明摆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