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戏的。”
“你自己就伶俐吧,比丫头们还要好呢。”冯姑娘们又把玉珠一通的取笑,大家吃了茶用过点心,雪天不午睡,又约着踏雪寻幽,在观音院里痛快的游玩。
冯奶奶们偶然问起,说和安家的三姑娘四姑娘在一处玩耍,倒也放心;余夫人偶然见到,见一群姹紫嫣红衣裳,人物都比梅花还要整齐。宝珠夹在中间,笑语嫣然,自然活泼,不见半分中午受气的模样。余夫人暗中点头,倒是个度量大的人。
安老太太偶然问起,特地让人送茶果子来,又命茶必滚滚的才行,免得生病。
第三十八章消息确定
第二天,各家纷纷离去。和来的时候一样,车水马龙,排成一条长队。各家有男丁的,如余伯南,如冯家四少爷,虽未成年,但却担起男人的责任。跟前跟后的照顾,唯恐不周。
余伯南最忙活,眼睛里看着母亲上车,耳朵里听着宝珠的步子。几家人加上外来的一些人家,脚步声不小,亏他也能忙中偷闲听出宝珠的步子,在宝珠身形落后车帘中那一刹,见人都不注意,迅速抬眸收入眼中。
这一眼,把那纤柔的身子分外仔细的刻在脑海中,余伯南轻轻地笑了。他抚抚胸前,怀中藏着他手写的无数宝珠那张纸笺。这字由感而发,集中他浓浓的爱恋和相思,他要牢牢的珍藏,以后洞房花烛夜,佳人在侧,细细地观赏,光想想就是一件妙事。
这一天,余伯南很快乐。在观音院中的数日,他不但在母亲面前确定下来和宝珠的亲事,还能亲手为宝珠递一枝子花。
而宝珠,还回了他的话。真是字字妙音,音音是天籁。有如信仰在信徒心中的九回肠,余伯南的心,为心爱的人回了再回,转着弯儿的回,打着圈儿的回,回得他陶醉不已,归城路上天虽寒冷,余公子也诗兴大作,马上扬鞭吟诵不已。
他念的梅,想的却是那个如梅似雪般聪明点透的人。
这一天,方姨妈却有些小忙碌,内心有些小揪心。
先是在半下午,陪歇息过的安老太太闲话时,方姨妈提起院中说的旧话,没口子的称赞:“最孝敬的当数四姑娘,她还有为老太太去祈福的心。”
安老太太哼一声:“没看出来。”
不管老太太接什么话,方姨妈都是踌躇了,面上稍有为难。这是她早就想好的,一计套着一计,先是不管在观音院中说的怎么不合情理,都是为了回家后,引出下面的这几句话。
“就是有一条不妥当,老太太年前不进京,以后也是进京的,”这是方姨妈近几天心中没有了底气,再做的一个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