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不知道吧”。
经过郤正的一番指点,徐戍突然觉得一阵豁然,如此看来,诸葛亮倒是真看重自己,之前是自己太过愚昧,竟没有看深一层,欣喜之余,道:“那我应该怎么做,望大人明示,茂公照办便是”。
郤正道:“朝廷之所以同意你‘官绅纳粮’、‘削减家奴’的想法,是想借此试探一下士族豪强们的反应,不过如今看来,还是时机不够成熟,朝廷派我来,就是要叫停此事,另外,将往向岩放出来,送到边关充军两年,以示惩戒”。
充军两年?!那不等于什么事都没有了?徐戍心有不甘,半晌不说一句话,郤正又道:“怎么?你还想不明白么?!”。
官场即是如此,今天徐戍算是深刻的领会到了,无奈之下,只能点头同意,郤正见他一阵萎靡,又道:“往家的事情,别拿杀一个人这等小事出来办,除非动摇国之根本,朝廷是不会为难他们的,凡事要分得清轻重缓急,别到最后弄得自己浑身伤”。
徐戍再三表示会收敛锋芒,潜心从政,郤正这才放心的离去,没几天,东北便来人将将往向岩接去戍边,临别之时,往向岩冲着自己冷笑一声,惹得徐戍满心羞恼,却也无计可施。
抛开烦恼,现在唯一让徐戍兴奋的就是自己执掌司金中郎,几天之后,调拨的五百士卒到了,而且还有朝廷给的一笔经费,铁矿事业就这样风风火火的上马了。
这五百士兵都是汶山郡本地人,因为平日都是戍守西方边界,肯本没打过像样的仗,大家得知统领自己的是斜谷关力退魏军的徐戍,倒也觉得十分自豪,对于训养士卒,徐戍有着自己的一套,刚来第二天,徐戍便颁布了训令。
其一:每日负重训练,腿上要绑上沙袋,除了睡觉或者作战,别的时候不许拿下,其二:行为动作保持一致,每天的必修课是列队,步伐以及枪剑的训练动作严格保持一致,其三:赏罚有制,令行禁止,没有命令擅自行动的斩立决,其四:夜间随时下令集中,要是赖床醒不来,一律杖责二十。
这四个训令十分严苛,徐戍自己也很清楚,所以奖励机制同样做的很好,徐戍的这些士卒要比别处的待遇好很多,一来是因为徐戍有些私钱,可以当做奖励用,毕竟私养士卒是很敏感的,这些钱只能背地里发给士卒,二来,徐戍早就打算开辟南山茶厂,招募一些没有田的百姓,如此一来,所得的报酬既能赏给农民一部分,也能赏给自己的士兵。
至于队伍的番号,徐戍专门向上奏报,因为司金机构是成都直接管辖,所以徐戍直接报到了朝廷,同时请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