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歌舞升平的京城,皇帝过着每天都被歌功颂德的生活。
今天和以往的每一天一样,头发已经花白的皇帝下早朝之后,就辛勤的到勤政殿翻阅奏折。
和昨天的奏折一样,今天天下看起来依旧的海晏河清,忽然看到一个有人叛乱的奏折,他就不免皱起了眉头。当看完之整本奏折后,皇帝的眉头终于舒展开,将紧捏在手中的奏折随手放下。
不过是一场小小的叛乱,已经被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剩下的不过是评定功过,论功行赏。
按照内阁的意见,皇帝写了一个‘准’字。
到了皇帝这里,内阁的决议就变成了参考意见。
然后皇帝放下朱批用的笔,打算拿起下一本奏折继续观看。
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久远的事情,皇帝拿起刚才的奏折又从新看了一遍。
果然,皇帝再次看到一句夹杂在不起眼的地方的一句话,‘民间有一穆姓义士,协助平叛,望朝廷予以嘉奖。’
皇帝低声道,“回家了吗,也好。”
很显然,从奏折上短短的一句话,再联想到穆滨城的老爹慕荣的老家,就在洺县。
皇帝已经知道了穆滨城的下落。
不过皇帝依然将奏折放归原处,因为现在也的确是海晏河清,用不着大将军。
皇帝也是行伍出身,他深知,与其做一个不用打仗,整天无所事事,每天纠缠在勾心斗角,和党同伐异中的大将军。莫不如做一名江湖义士,来的潇洒自在。
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完全处于私心的话,皇帝很喜欢穆滨城。
穆滨城是皇帝亲眼看着长大的小孩,看着他从一个粉嫩软糯的小团子,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而且皇帝的记忆中,穆滨城小时候,是一个伶俐可爱的小孩,当时跟随皇帝的人,任谁都会喜欢小小的穆滨城。
这厢皇帝偶然回想起穆滨城童年的样子,那厢穆滨城就在面脸愁容的看着自己的徒弟葛斌。
如果穆滨城从小就是惹人喜欢的可爱小孩,那葛斌就正好相反,从小就因为性格深沉,面目刻板,而不太能讨得大人们的欢喜。
或许葛斌的深沉和刻板,也不是他本来的性格,而是因为从小生活境遇不佳而导致。
因为他在收到琉夏做的新鞋之后,就克制不住自己的心绪波动,自然而然的露出一个见牙不见眼的笑容。
可是看到那笑容,穆滨城却表现的有些愤愤不平。
穆滨城难得丢看严肃的面孔,因为他也觉得的葛斌太正经,现在好不容易在他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