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比下去了。
他们当时都坐在自家烧着炭炉的廊檐下。或是听着院中笛箫管弦的音乐,或是看着戏台上的喧腾戏剧,或是舞蹈,或是杂艺术,喝着美酒作乐,或与家人共同欣赏。按照他们之间的风俗,他要将这过年的欢乐气氛,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早晨。
一切都仿佛是既定的模式,他们之中的一两个人,甚至都有些对这样的模式感到厌烦了。然后穆滨城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打破这种欢乐气氛中的常规格局。
在看到穆滨城独领风骚的放焰火之后,县里边住着的,几个在运河上做生意的大商家,心里都感到愤愤不平。
直呼今天的风头都被穆滨城抢走了。
所以他们中的几个人下定决心,明年过年的时候,也要放烟花。
穆滨城放是十桶焰火,加起来价值五十两银子,对于一个普通农户来是,是一辈子也不一定拿的出的天文数字。
然而对于能载着货物,驾着航船,在运河沿线做生意的人家来说,区区五十两银子的跟本不放在他们眼里。
他们没有想到放烟花的事情,全是因为洺县这一代没有此等习俗的原因。这让这些爱面子的人们带来了误区,因为这里的习俗是放鞭炮,所以这些互相隐隐有着攀比的人家,在昨晚。都燃放了大量的爆竹。
就像大青山村中的某个老翁对自己的小孙子描述的一样,县城里的鞭炮声,噼里啪啦,整整闹腾了半个时辰。
可能是声音的传播距离,比光影的传播距离近的原因,反正大青山村这边是听不到县城的爆竹声的,可是县城却能看到大青山村这边的烟花。
所以在大青山村里的人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县城的某些人,已经决定明年过年要大肆的燃放烟花,燃放的时间直接跟放鞭炮的时间持平。
这件事情持续的进行了几年之后,就逐渐的变成了洺县的新习俗,甚至有住在里县城比较远地方的人,因自身的生活实在乏味,会在过年那天的晚上,特意赶到县城看烟花,然后再连夜回家去。
即使之后几年时局出现不稳,也不能映象人们追求欢乐的好心情。
由于人群的聚集,当然会有人看到其中的商机。向这些到县城来看热闹的人,卖一些便宜方便的小吃,炸年糕因为油贵是其中最贵,但是最受欢迎的小吃。此外还有豆腐脑,芝麻糖,发糕,枣糕,甜酒酿,炒栗子,炒瓜子,卤花生,柿饼,橘子,………形式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
在很多年后,当琉夏和穆滨城年老的时候,又再一次走在洺县的街上,从街头吃到街尾。就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