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守将周全斌,不过上面的时间是十月六日,这时的时间是九月二十八了,看来时间又提前了,除去路上将要花费的两三天时间,留给项玉整军的时间不到五天。
项玉放下文书,一边揉了揉脑袋,一边想有什么办法能尽快的将部队运转起来,这支部队眼下有很多问题,大多数人都是刚刚经历了南京城的惨败,又被清军一阵追杀,这时心里大多会有一些恐惧,这恐惧既有多战争的恐惧,又有对清军的恐惧,不消除士兵们的心理障碍,只怕真的到了战场之上他们会一触即溃,那就是有再多人都没有意义。
何安悄悄端上一杯茶,放在项玉的案头,账内没有桌椅,项玉盘坐在一张凉席上面,面前的桌案也不算高,他端起茶来喝了一口,只觉得这茶十分清凉,显是已经泡好有一阵子了,他看了何安一眼,何安正在一副行军地图上做标记,并没有发现项玉再看自己,这时做的十分认真。项玉心里对这个文书的映像不错,看他的样子像是在军队里面呆的时间不短,这正好可以帮到自己。
ps:第二更送到,编辑的意见是一天更4-6千字,更得太快会没有基础就出了新书期,所以我最多每天两更了,我也不想把每更得字数压低到一章2000字,所以一天只能两章了,大家多多支持哈!
第十三章改编火器营
没过多久,张聪就带着士兵将陷阵营的装备军械都运回来了,士兵们吃完晚饭便在军营内的校场集合,按照编制领取铠甲和武器。
明军部队中都装备有火器,陷阵营也领到了一部分,项玉拿起一杆火枪看了看,这把枪应该是早期的火绳枪,火绳枪,称之为“鸟铳”,《武备志》说:“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因其所安装的弯形枪托形似鸟喙而被称为“鸟嘴铳”,也有人称其为鸟枪,成为当时明军战斗中的“利器”。明军装备的鸟铳射程可达120米,枪管用熟铁制作,底部有火孔与火药池(放引火药)相连,池上覆盖有铜盖,可以遮挡风雨,搠杖(通条)插在枪管下的木托上,用于填送弹药,枪管底部用螺栓封固,便于取开擦洗枪管。不过后来在于清军交战的过程之中发现火绳枪有几个缺点,第一个就是火绳枪的射程太近,虽然可以打到120米,但是弹丸的有效杀伤射程却不到五十步,折合今天越80米的距离,而同一时期清军的复合弓的射程却可以达到120步,超过180米,而且骑兵兼具速度优势,因此明军跟清军作战胜少败多,只有边军还有一战之力,南方的明军皆一触即溃,而南方的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