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士兵用冷兵器用习惯了,对于火器倒不是十分感兴趣,有人仍然使用刀剑等武器。
这一次剿匪行动缴获了许多粮食,但是这个时候明军不仅人数增加了一倍有余,而且还有两千多人的百姓跟着,粮食负担依旧很重。
何安在项玉的授意之下,带着一批士兵将这批百姓做了一番登记,这批百姓中一共有两千一百八十二人,共有四百五十户,其中青壮年男子的数量在五百五十三人,妇女则有六百七十六人,十二岁以下的儿童有四百五十六人,剩余的都是老人。
这批人按户数登记之后记录在册,方便以后分配田地,台湾岛上的汉人数量这个时候并不是很多,大致和岛上的本土居民数量齐平,只有汉人的数量上去了之后汉人的统制才能够稳固,项玉深知这一点。
但是一想到明军登上台湾岛之后清军的海禁政策,项玉还是感到一阵头痛,清廷实施海禁之后不仅切断了明军的一大物资供应,而且还等于是切断了明军的兵源补给,清军可以在全国范围之内招募士兵,而明军则没有这个条件,打一个少一个,最后只会被清军拖死。
虽说在后世大清的闭关锁国政策遭到了许多人的炮轰,但是在这个时间段,对付郑成功的明军来说,海禁策略是成功的。
这些天项玉一直在忙着处理营地里面的大小事务,加上董江的军队也需要操练,所以他也没有经常往厦门城里面跑,只是之前刚打完土匪的时候进城道兵部去备过一次案。
这时已经到了三月份,项玉这天接到了厦门城的通告,通知他前去参加军事会议,他明白这是郑成功想要出兵了。
这一次项玉到的时候郑成功已经坐在首座之上了,台下诸将依着军职就坐,项玉军职不小,但是军队人数太少,因此还是排在了最末尾的座位上,他倒是也没有介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了下来。
郑成功见将领们都来的差不多了,于是开口说道:“清廷以琢公为将,日夜操练水军,陆地上更兼有耿精忠的大军虎视眈眈,因此本王决意提前出兵征台,诸位将领可有何征台策略,不妨就此机会说出来大家一起商讨。”
郑成功一开始就定下基调,这次开会是商讨征台的方案,堵住了手底下的将领反对征台的话。
郑成功的话落下很久,明军诸将并无一人接话,项玉瞟了一眼,见许多人都眉头紧锁,面有难色,似乎对出兵台湾并不认同。
刘国轩和冯信两人坐在主座下面一排,两人皆是一副老僧入定的神情,并没有开口的打算。项玉忽然有了一种明悟,似乎出兵台湾也是郑成功对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