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只有约五千亩地种植的是水稻,其他的大多是甘蔗,荷兰人号称大航海时代的海上马车夫,他们将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上面的一些农作物加以加工,然后集中起来运到有加工能力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在南亚这一带这个地方就是巴达维亚,制成的商品便运到各地进行贸易,或者换取当地的原材料,所以他们并不需要大量的粮食,只要够荷兰士兵和家属的食用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依附于他们的大批汉人农民和高山族居民的粮食供给也都掌握在他们手上,他们统制台湾的基础就得到进一步加强了。
而且自从荷兰人在基隆击败西班牙人之后,这一带也基本上再无敌手,要不是郑成功这个时候出兵台湾,荷兰人下一步的动作就是要出兵攻击盘踞南澳的葡萄牙人或者北上占据琉球群岛再开拓日本市场的。
岛上的汉人对待明军的到来自然是十分欢迎的,但是高山族的部落就不好说了。
原来荷兰人对于岛上的两族人群采取的是不同的治理办法,对待汉人起初比较客气,后来发现明朝陷入动乱之后就渐渐的不那么客气了,于是拉拢岛上的高山族部落排挤汉人,还规定汉人不能持有武器,这样一来汉人就只能被荷兰人和高山族部落欺负了,荷兰人也不愿意高山族部落的坐大,于是从六年前开始就有目的的对岛上的部落进行“清理”,几年下来高山族亲荷兰人的势力元气大伤,人口锐减,纷纷逃入深山老林中躲藏起来,荷兰人的统制这样一来就彻底稳固下来了。
第四十一章郑成功的心思
整个台湾岛上这个时候的人口大约在二十五万左右,减去高山族部落的人口,汉人有接近二十万,明军大军的数量就在三万左右,粮食的供应自然压力很大。
郑成功已经安排士兵们在原来荷兰人在赤嵌城周围的耕地的周边继续垦荒,台湾南部这里靠近台湾海峡这一边地形比较平坦,有大量的空地可以开垦成耕地,再往东面走就是横贯南北的中央山脉,中央山脉及其东侧以大断层和纵谷分隔的海岸山脉(亦称台东山脉);中央山脉西侧为南北遥相联接的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西邻的阿里山脉。后者外侧为丘陵或台地连接的山麓地带。再西,低降为向台湾海峡延展的宽狭不一的冲积平原。台湾岛东部海岸山脉前缘大部分为急降于太平洋的陡崖深海。
其实整个台湾的西边,也就是靠近大陆的这一边的地势要比东面平坦很多,加上西太平洋的台风比较多,台湾岛的东面更容易遭受损失,所以即使到现在,台湾岛的主要人口和经济产业也都是集中在台湾岛的西边。
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