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弊端,比如军队的权力过大,造成军队政权,不过在国家的开始阶段,这样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它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和执行力,对于国家的建设来说是有利的。
项玉这个时候带着一批亲兵在各地转悠,他想看一看各地的具体进展情况。也可顺便监督下各地打执法人员执行的情况怎样,有没有贪污受贿。
从一路上的视察情况来看。这样的情况还没有出现,这也跟目前返回来的人员数量太少有关,很多地主这个时候都举家逃亡,根本就没有人,就算是有人的地主家,门下的佃户和长短工的数量也少的可怜,大多数都跑了,所以他们根本就难以组织起来足够的实力来干预或者阻挠中华军的行动。
这个时候毕竟是地多人少,不想后世拥有那么多的人口,而田地却还是那么多,因此每个人能够分到的土地其实是很多的。
经过清查,发现泉州境内一共有水田一百一十万亩,山地二十五万亩,漳州的水田有一百二十七十万亩,山地四十五万亩,其中无主之地,也就是清军遗弃的土地两地的面积都差不多,达到了三十万亩,基本上都是水田。
这个数字可是下了项玉一大跳,要知道这加起来可是超过两百三十万亩,按照每亩四百斤的产量来算的话,其年产量至少在九亿斤。
其实项玉不知道,在万历三十年的时候,根据朝廷的统计,当时一共有1162万公顷的土地,我们知道,一公顷是10000平方米,一亩田地的面积是666平方米,所以根据明朝当时的统计,其耕地的数量达到了一亿七千四百万亩,所以在泉州和漳州这两个州府清点出两百三十万亩的田地,其实并不算多,因为福建这里的山比较多,如果这个数字放在江苏等地的话,有经验的官员就会知道这个数字里面参有很大的水分。
泉州和漳州这两地,原本的居民在五十万人以上,而九亿斤的粮食看起来虽多,但是却也仅仅只够110万人一年的口粮,而考虑到明朝末期的沉重赋税,其实这些粮食大部分都被征收上去,作为军粮或者被各地的贪官中饱私囊了。
在这些土地里面,清点出来原先地主们瞒报的土地达到六十万亩,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了,扣除掉无主的六十万亩水田,这一数字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还多,这让项玉大为恼怒,于是对这些瞒报土地的地主们实施惩罚,每瞒报一亩土地,就要没收半亩的土地,这一下子可把各地的地主们给吓坏了,众人纷纷更改上报的数量,害怕被查出来遭受了损失,而且中华帝国的税负虽然是十税一,相对于前朝的二十五税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