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就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一些事情。必须要顾及到其严重的后果,而对于这些投降满清的汉人而言,也不能简而言之的一概论处,杀了显然是不行的,因为那样势必会引来很多祸事。
于是这些人先被限制住了。只要没有太大的罪行或者是做出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中华军一般都能对他们宽大处理,毕竟这个时候中华帝国的摊子大了,正是用人之际,只要这些人能够为我所用,那就吸收进来好了。
不过对于那些为虎作伥之辈,尤其是之前跟随清军到处屠杀欺压汉人的汉奸,这样的人中华军绝对不会姑息的,而且即便是他们再有才项玉也不敢用他们。
这个时候虽然清军退到了关外去,但是他们的实力毕竟还是很强大的,所以项玉派遣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前去收回山海关,这个关卡对中华军而言意义不大,项玉并不指望依靠它来防御关外的敌人,但是若是这个要塞落到了清军的手中,那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了。
明朝末年的时候,由于各地的农民起义加上黄河流域的天灾**,使得人口数量大减,后来又遇上席卷北方的闯王军队如蝗虫过境一般,使得这些地方更加凋敝,清军入关之后又和大顺军追亡逐北,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办法恢复生产建设,而大量的田地荒芜的直接后果就是粮食减产。
清军入关的时候只是打算占据黄河以北的地区,并没有想过要占领整个明朝,但是后来发现北方的地区虽然土地广袤,但是这个时候受到兵灾**的破坏实在是太严重了,这些地方所生产的粮食甚至都不足以维持军队和入关的八旗人民的基本生存,而这个时候无论是大顺军还是南明的军队,其表现出来的战斗力都让清廷看到了希望,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军事实力足以统一全国,而南方的水稻的产量和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正好可以通过运河来支持北方的恢复。
这也就是为什么鳌拜的三十多万人的军队的粮食供应在僵持了半年之后,就开始变得难以为继了,虽然有中华军占领了山东,阻断了清军从运河运输这一原因,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是北方的粮食不够用,运粮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而在失去了南方的粮食供应之后,北方不具备支撑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的能力,这才有了清军的一败涂地。
而反观中华军这边,因为项玉在台湾的时候就已经非常重视粮食的生产和储备了,所以每一次出兵之前无不都是准备了大量的粮食备用,而在拿下福建的过程中,吕宋和南洋诸岛的粮食供应源源不断,尤其是吕宋岛,为中华军提供了大量的粮食,使得中华军顺利的占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