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国内的局势可能就会失去控制,这个时候已经被官军压住的叛军很有可能会趁着这个机会恢复元气。
不过这个时候犹豫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要么选择继续围剿叛军,彻底的放弃东面的领土,要么放弃镇压国内的叛军,马上率领军队赶到东线去迎战中华军。
对沙皇而言,这个决定一点都不好下,因为放弃东线的领土,很有可能意味着俄罗斯百年来的扩张将会一朝丧失,而且敌人很有可能并不会满足于此,要是他们在占领了乌拉尔河以东的土地之后还不肯罢休,继续向西推进的话,帝国面临的局面依旧是没有该变。
正在沙皇一筹莫展的时候,叛军的首领拉辛居然派人前来找他谈判,告诉他,只要答应将顿河一带的土地让给叛军,他们就能够永久的停止这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
沙皇一想,这个条件还可以接受,先暂时答应这些叛军,等到打退了东线中华军的入侵之后,在回过头来收拾这些叛军,这个时候先稳住他们。
于是沙皇立刻给前线正在和叛军作战的军队下达命令,让他的军队不要再继续和叛军交战,让出通道,让叛军撤离。
而在这边和叛军暂时的达成了和平协议之后,沙皇也没有继续在国内耽搁,他从国内征召了超过四十万的军队,其中包括大量的骑兵,组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气势汹汹的赶赴前线,准备和中华军决一雌雄。
双方的兵力对比,俄国人明显占有优势,只不过中华军这边是三线推进,因此对于俄国人而言,他们要么集中兵力快速的击溃或者消灭一支中华军,要么就只能分兵三路防守。
沙皇显然是不想分别,他的部队之中的新兵偏多,因此分兵的话不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他不管不顾其他两路推进的中华军,直接将自己的目标对准了中线的十七万中华军。
在沙皇的眼里,其他两路的骑兵虽然能够对自己的后方造成比较大的威胁,但是如果将正面的这十几万中华军的部队消灭,那么他们自然就能够化解对方的这一次攻势了。
沙皇的这个决定本来也没错,而且以四十万人对抗十七万人,在任何人看来,局面都会明显对俄**队更为有利,不过这是他们对中华军的不了解了,要是他们知道中华军曾经恐怖的防守能力,那么他们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