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李杰的样子,沮授恭敬地坐在一旁,看着李杰,想听听他说些什么?
“公与,是这样的,朕今日无意中翻看大陆史记,发现了这么一件事情,有一位君王,他的国家也出现了大量的被魔化之人,有一天,有一位神告诉他。。。。。。,但是史记中并没有记录那位君王最后的决定,看到这里,朕发现那位君王所遇到的情况,跟我们大汉如今的情势非常相似,朕就在想,如果朕到时也遇到了那个情况,该如何处理?朕一时也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方,故来找公与你聊一聊!”这时,李杰就将他所遇到的事情,换了一种方式说了出来!
“刚才听了陛下所言,老臣觉得这也是一件很难抉择的选择,但是如果陛下要听老臣的决定,臣的决定是救人!”听完李杰所述之后,沮授沉思了一会,突然说道。
“救人!公与为何选择救人呢,要知道后面的一种办法岂不是更加有效?对于帝国的统治岂不是更加有利?”听到沮授的话,李杰接连提出二个询问。
正文四百二十三、升华
“陛下,如果这个情况发生在大汉帝国的话,救人对于帝国而言,才是最有效的办法。一是,我们大汉文明有着容纳百川的胸怀,只需三代人,他们都皆是汉人了;二是救人会让帝国有着一个非常合理的年龄阶段,不会有着年龄的断层;三是帝国可以将这个事情公开,救人的同时可以获得无比的声望,那样陛下的仁慈和胸怀将传遍整个世界,从那以后,帝国将永远占据着大义的顶端。”面对李杰的询问,沮授说出了他的理由!
听完沮授的理由,李杰觉得挺有理的。他想起了在前世看到的一句话,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传承就是其文明的传承。
对于沮授所言,大汉文明有着容纳百川的胸怀这句话他是非常赞同,也就是因为这样,前世四大文明古国中,至今为止,只有华国依然耸立在山河大地,其余的皆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就是其文明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
“公与,你忙吧!朕在四处走走!”从沮授那里得到了一个答案之后,李杰站起来笑着说道。
“诺!”
告别沮授,李杰的身形再次一闪,来到了洛阳城外的三仙观,看着三仙观大殿里的三圣人雕像,李杰拿起香炉旁的香在长明灯上点燃,慢慢地插在大殿正中央的香炉中,一边还默默念着道德经中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贫道拜见陛下!不知陛下今日前来有何事?”这时,得到大殿童子的禀报。老道士得知李杰的到来。急忙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