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共不过四十来份,那些白卷早已被挑出来了,直接被侍卫送还到了写卷子人的手里,而那些人也被请了出去。
卷子都没有糊名的,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京城中,怕是早有人要跳脚了,其实就算在福州,没有永福公主早先杀人的那一出,这些人也要喊不公平的,可是如今都沉默地坐在位置上。
严舒锦倒是很快就看到程季桐的那份,倒不是说旁的,就是程季桐的字就比其他人要好许多,起码看着赏心悦目一些,而且条理很清晰,严舒锦大致看了一遍就先放到了一旁,然后接着看起了下面的。
有些写的太差的,严舒锦直接用朱笔画了个叉,就有侍卫接过按照位置把人连着卷子一并请出去。
等到最后,不过剩下了二十三人。倒不是说这二十三人真的出色,不过是矮子里挑将军,勉强留下的,倒是有几份言之有物,严舒锦单独放在一旁,等着一会和杜先生好好讨论一番。
严舒锦说道:“让侍卫带着你们先下去休息,等到下午再来考一次。”
“是。”
没有任何人敢反对,就算心中有些不满的,可是看到周围一个个手按住刀柄的侍卫,都选择了闭嘴。
严舒锦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脚,于姑姑把留下的二十三分卷子收拾好,严舒锦和杜先生这才离开。
留下的二十三人中,普通学子有四人,程季桐一人,还有孙桥手下的人有十人,剩下八人都是地方豪强出身的,虽然势力有大有小,却都不容小窥。
严舒锦留下这些人也是有目的的,这八人虽然不能说比旁人出色,写的内容却不差,哪怕有个人没能写完,但是前面的观点,严舒锦看了也是赞同的,而孙桥手下的那十人能留下,并不让人觉得意外,毕竟他们跟在永福公主身边许久,对永福公主更加了解。
甚至对于海运的事情,他们心中也是知道一些的,再加上严舒锦当初特意安排人教他们读书识字,他们见过的世面也多,关于海运的利弊心中也比旁人有成算。
最重要的一点是严舒锦这次并不要求字写的好,要不然最后恐怕能留下的不足五人。
程季桐是真的让严舒锦惊喜的,因为他不仅提出来了海运的利弊,还有关于倭寇的事情,虽然有些地方在杜先生看来还不成熟,可是不得不说已经很好了。
其实按照程季桐的水平,哪怕是去参加科举也是可以的,主要不出差错,一个进士是妥当的。
杜先生明明满意,却故意说道:“还不够稳重。”
严舒锦瞥了杜先生一眼,说道:“先生,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