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帐才敢分用。
太子朱翎钧年幼,夜间难免有些胆怯,仍是由萧墨轩和冯保相伴,兴许也是困极了,用完了素斋,不一会就趴在萧墨轩的膝上睡去。“ 萧墨轩和冯保虽是有话说,可也都是忙了一日,都是倦了,便由萧墨轩将太子交由内侍服伺,各自分头去歇息。
第二日,日出,又是哭莫之后,灵驾才继续进发。又经过沙河,直走到天寿山的红门边停下。
礼部,太常寺的神官和工部的工匠也是早就在红门边等着。
太上皇所葬的永陵,是嘉靖十八年完工的,之前已有陈太后和方太后下葬。隆庆元年,又追封隆庆帝亲母杜康妃为孝恪杜太后,移葬永陵。
所以永陵的金网墙虽是未堵上,可入口却是封住的,须得重新挖开。
大明朝开国两百年,如果撇去曾经被瓦刺人俘虏过的英宗皇帝不算。真正的太上皇其实也只有嘉靖帝一位。
而驾崩数日之后即行奉安,比起明太祖七日下葬还快了三日。也确实算是速葬了。
隆庆的本意,本想是等五月再行奉安。可内阁以西北尚有战事,太上皇又向来性喜清净还清早日奉安。
诸地的藩王和三司都只在本地遥祭,萧墨轩和黄锦,也对奉安的日头也没有异议,隆庆倒也遂了众意。
只是这么一来。留给工部和山陵那里的日头就少了许多。半夜又不能挖掘,只能等白天才能动工。
内阁大臣,工部上述张居正,亲自两百多工匠,连日的赶,才赶在灵驾抵达天寿山大红门之前打开了地宫的大门。
只是工期匆忙。地面清理的也不是那么整齐,好在无伤大雅。
灵驾入大红门,经神道又经中门入献殿,献祭过后才请赴玄宫。
直到这时,萧墨轩才敢稍微松了口气,眼看着神官和内侍官们扶持灵驾向地宫而进。
“高了,高的挡住了。”只是未及转身,就听见玄宫入口处几声轻呼,紧跟着“砰”的一声轻响,像是什么东西撞到了墙上。
萧墨轩顿时心里一惊,猛得转过身去。
第十九卷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