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横行的士兵,百姓们早已习惯,自觉让路,然后继续哭着与亲人告别。
城外人比较少,大都是前往军营报到的壮年男子,在公差的看守下,十几人一队,默默前行。
敌军俘虏都已被调往迎风寨,看不到京城的乱象与临时征兵。
韩孺子没有进入军营,驰上一座高地,望向左右两座大营,鼻中呼出的白汽茫茫一团。
“杨奉是自杀的,对不对?”韩孺子问。
“我没看到。”不要命回道。
“你肯定知道一些什么,或者说能猜到一些。”
不要命沉默片刻,“杨奉的确说过,无所畏惧的皇帝是暴君、无所不知的皇帝是昏君,真正的皇帝应有所敬畏、有所不知。”
“嘿。”韩孺子冷笑一声,“杨奉想不到短短几年之后大楚就会面临生死危机,从皇帝以至平民百姓,全都有所畏惧、有所不知。”
“神鬼大单于孤军深入,没有立即大获全胜,却落入两面受敌的局面,被迫抛弃大量仆从之军,他想必更加畏惧。”
韩孺子笑了笑,“你是杨奉的好学生。”
“我只是学生而已。”
“杨奉归还太祖宝剑时,鞘内留下四个字,‘枭请收手’,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不要命点头,“大致明白,如果我没猜错,这是留给太后的警告。”
“太后?”
“上官太后,陛下难道忘了,上官太后曾经冒充过淳于枭。”
韩孺子一愣,很快恍然大悟,上官太后本人没有冒充过淳于枭,但她的确曾经派出几名心腹太监,假装是望气者,引诱众皇子皇孙参与夺位之争。
不要命继续道:“上官太后对望气之术感兴趣,手里可能还留有一些毒药,杨奉大概就是因此留下警告,让上官太后老实一些。”
“孟娥估计猜出了真相,所以将纸条的内容告诉了上官太后。”韩孺子又笑一声,孟娥总是不肯对他说出全部事实,她与杨奉倒有一点相似,喜欢制造神秘。
疑惑消除,韩孺子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反而有些失望,“那本书又是怎么回事?杨奉拿到之后为何意兴阑珊,连病都不想治了?”
“那本书,有一部分章节是杨奉写的。”
“嗯?”韩孺子又一次意外。
“书早就有了,在武帝时曾流入过京城,杨奉那时候还年轻,与一些读书人评论此书,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各写一段,与此书订在一起。”
“杨奉那时候要造反?”韩孺子讶然。
不要命笑道:“陛下以为那是造反之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