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才到了宫门口,便遇到了前来接自己的家仆,听得家中被围堵,顿时面色大变,跳上马儿就跑。
京中苗府闹起来的时候,崔晋跟谢羽已经到了石瓮寺,孙铭歇息片刻,便欲带着二人前往郦山书院。
孟少游一路之上,紧跟着谢羽不放,周王有好几次都准备与谢羽说话,却被孟少游打岔,心中恼恨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谢羽前往郦山书院的第四日,春和派人前来送信,周王府的亲卫与谢府来人一同抵达。
作者有话要说: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春和派人前来给谢羽送信,就是想问问她的意见:苗家出事了,是要隔岸观火还是煽风点火?
她是谢弦的亲随,留下来照顾谢羽不假,虽然大多数日常琐事能替谢羽做决定,但轮到家中大事,还是要听谢羽这个小主子的指令。
谢羽看完了信折了起来,问前来送信的人:“京中发生这样大事,想来程智也知道了吧?也不知道这个二傻子会有什么反应?”
送信的小厮躬身道:“春姑姑说若是大小姐问起来,就说她已经派人盯着三公子,省得他犯浑,让大小姐不必担心。”
谢羽顿时笑了起来:“春姑姑真是料事如神,你待我回头修书一封,回去的时候带着。”
她跟崔晋来到郦山书院之后,所要做的就是对书院精于算学的学子们筛选一遍,再进行各方考核,合格的学子才能上岗,当然同时这名学子也会有等额报酬。
都说读书人视金钱如粪土,这在郦山书院却是行不通的。概因郦山书院所收的优秀学子皆出自寒门,自小便明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大部分很是珍惜免费读书的机会,就算小部分进入书院之后懈怠了,不再发奋读书,过不了书院的季考,也被书院劝退了。
郦山书院并非慈善院,这些年能够在长安城的书院里崭露头角,并且逐渐占有一席之地,不是没有道理的。书院里的竞争也很激烈,假如连着三次季考垫底,就不能再留在书院免费读书了。
寒门学子获得这样的机会极为不易,因此许多学子都恨不得头悬梁锥刺骨发愤苦读。孟少游吵着要跟谢羽一同来书院,谢羽当时不同意:“你一个卖私盐的去什么书院啊,这不是有辱斯文吗?”
孟少游既然决定要赖到底,当然不会半图而废:“说不定我进了书院之后,被书院的学风给感化,回去之后也去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