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上几日就要往公府里去看祖父。除了三老爷,老国公的几个儿子都不在京中,周延清这个长孙更是日日在床前尽孝很是辛苦。众人有荐大夫的找药的总之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周宝珍原还担心祖母的情绪,然而到了朱太夫人这个年纪早将生死之事看的颇为淡然,反过来还安慰他们这些当小辈的,凡是尽人事听天命即可。
进入冬天后西北日子太平了些,周景颐接到父亲病重的消息后立即上书皇帝请求回京,皇帝考虑到国公府的情形,得知老国公三个嫡子皆在京外,尤其是二老爷在外已经多年,于是便下旨将二老爷调回了京城,至于周景颐皇帝则只给了探亲假准其回京探望病重的父亲顺便留在京里过年。
父母要带着弟弟妹妹回京这对周宝珍来说自然是个好消息,毕竟她已有好几年没有见过他们了。不过在大房一家回京之前,国公府却先传出了一桩喜事,三老爷夫妻同朱太夫人商量过后决定尽快将周延康的婚事办了,这固然有怕万一老国公去了守孝的缘故,其实说到底这里头也未必没有一点冲喜的意思。
虽然太夫人心中觉得老公爷这一关多半是熬不过去了,只是对于庶子的这番心意她还是领的,所以关于周延康的婚事太夫人发话要办得热热闹闹体体面面的,除了公中的份例她还从自己的私房钱中拿出三千两补贴给他们,算是对于三房人的感谢。
数月前三夫人听从女儿的建议,亲自去当地看了看那家姑娘,结果除了出身差些,姑娘的脾气样貌乃至心性都是好的,亲家看起来也都是老实本分之人,对于儿子的婚事早就被磨光了心气的三夫人当即便拍板将这门婚事定了下来。
天缘凑巧在周延康成婚前几日,大房一家和二老爷居然前后脚到家了,看着堂下跪着的长子一家和次子太夫人心情很好就见她笑容满面的让众人起身,对了长子说到“你这个时候能回来,我也就放心了,先去见见你父亲吧。”
一旁的周延清听了忙走过来陪父亲一道往祖父那里了去。就听太夫人接着说到“你们父亲那里需要静养,所以今日你们就不必过去了。”说着她招手让辉哥和络姐儿两个到身前看了看,见两个孩子都长得好含笑对柳氏说到“这几年你跟着老大受累了。”柳氏连说不敢“媳妇不孝,这几年都未能在二老跟前尽孝,不敢说辛苦。”
太夫人又转向二老爷,对于这个儿子她的感情有些复杂,尽管曾经伤心失望不过到底是自己的儿子,且一别多年所以她对二老爷的态度甚是和蔼“老二,你离家多年,如今岁数也不小了,我和你父亲也老了以后就安安心心在家里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