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朗的情况下,所有人的眼睛都是在看着山东,看着济南,看着李孟,只有少数有恶趣味的还在盯着京师,看看这李孟已经是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位“勤勉英明”的崇祯皇帝该如何反应。
也不知道李孟那边是如何想法,好像是给天下人唱戏看一样,才过了两天,齐国公府又是发布了一道军令。
这道军令很简单,是山东部队的调动,北直隶盗贼众多,几次在河间府聚众抢掠,齐国公为百姓安定计,调山东本部兵马一万入顺天府平贼剿匪,大城、文安、固安、宝、武清、东安、霸州六县一州为剿匪目的地。
对这件事情的反应,天下间的人做出的姿态颇为奇怪,就好像是压根不知道此事一般,大家都是自顾自的朝着齐国公表忠心,竞相把投靠的心思做足。
南京城那边自然是凄凄惨惨,太子朱慈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再怎么帝王心性也是忍不住害怕和惊慌。
至于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和一干南京的文武大臣也都是愁云惨淡,只有
部尚书刘宗周在那里大声的疾呼,说是贼子如此的应该奋勇振作,励精图治,尽快地增长自己的实力,好和奸贼对抗。
只是这话谁去听他,目前山东在江北保持着两淮军的两万兵,这两万多地军队,根本就不是卢九德能纠集的军队可以对抗的,就算是励精图治,在这江南之地连税赋都很难收上来,怎么打。
唯一有点亮色地就是驻守在凤阳的漕运总督马士英,在此国家危难之际,主动的请缨回南京镇守。
说是什么凤阳皇陵之地尽管重要,可南京才是如今地要害之地,带兵回来镇守才是最好的选择。
文官领兵是大明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尽管朱慈已经到了南京城,这般的难堪局面,可该守地规矩还要守,黄得功和刘良佐可以带兵,但这武将让人放心不下,可文臣们都是精明的很,这节骨眼上,谁愿意去领兵,兵败几乎是肯定的结局,而且还要得罪山东的那尊大神,这实在是太不合算了。
马士英也隐约算是江南士林的领袖之一,这些年表现也被人成为能臣,钱谦益等人看见有人出来顶缸,自然是全力支持,加上阮大不知道发了什么神经,又是洒出银子给马士英造势,南京兵部尚书兼领各处兵马的职衔自然是他来当了,卢九德为正他为负,卢九德控制地兵马多些,他控制的兵马少些,倒也是相得益彰。
这些都是周边人地反应,真正的漩涡中心是京师……
“都督大人,都督大人,不是小地们不做事啊,那揭帖突然间像是下雨一样的到处都是,根本弄不干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