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内线,可就如同睁眼瞎子一般。
腊月二十三,在很多地方,这个被称为小年地日子等于正式宣布春节的开始,可现在地京师哪有一点过年的气氛。
京师东边刘元斌地大营更是戒备森严,已经不许士兵轻易外出,完全是一副风雨欲来的模样。
可在这样紧张地局面下,提督京营太监刘元斌居然在会客,随着情势的紧张,握有京师内外最强一支武装力量的刘元斌地位一下子高了起来,他的楚军其他人也调拨不动,就算要撤换他也要考虑哗变的危险。
原来高高在上的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现在也要客客气气的和刘元斌说话了,王承恩现在很羡慕已经是退职返乡的曹化淳,他捞足了银子回到家乡,以山东做事的作风,曹太监将来可以舒舒服服的做个富家翁,他王承恩和崇祯皇帝荣辱一体,去那里跑。
现在的崇祯皇帝已经是精神恍惚了,这时候总要做点什么,大太监王承恩还能动用不少的资源。
他带着还没有逃走的一名兵部员外郎,带着金银和猪羊出城劳军,刘元斌把他们请进了营中。
这也算是权倾朝野的两位大太监的会面,不过场面冷清之极,王承恩的态度放得很低,那兵部员外郎更是奴颜婢膝,可刘元斌很淡然,甚至可以说是漠然,首领太监王承恩这次来不奢求什么调动。
他只是想让对方给自己一个承诺,就是刘元斌不会背弃朝廷的承诺,可这样的承诺,刘元斌都不愿意松口给出,这些皇宫内的太监最重这些虚礼,刘元斌此次连客套也不愿意客套,始终不给明确的答复,到最后,才模模糊糊的说了一句“咱家也是个讲情义的人,不会把刀子放在熟人的脖子上”。
得到这个似是而非的承诺,也比没有什么承诺要好,王承恩心中冰凉一片,可还是脸上带着笑容离开了军营,现在不比以往,形势已经完全的变化了。
他想回去劝劝崇祯皇帝,江南那边有太子,也有钱粮,更有可以依靠的兵马,以及没什么破坏的地盘,去那里,就算是偏安也是个好地盘不是,不过这个念头也就是在王承恩脑中一闪而过。
内阁首辅陈演、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甚至连兵部尚书张国维下狱之前,都曾经劝崇祯皇帝舍弃北地,去往江南以图再起,可崇祯皇帝却带着哭腔回答:
“那朕岂不是成了宋末的亡国之君,今后史书如何说朕,朕又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首领太监王承恩每次想起来这个,就忍不住肚里暗骂,陛下你已经是个亡国之君,史书对你的评价肯定不会高,要是太祖和成祖有灵,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