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清水,伸手掂起墨锭轻轻在砚台里碾了下。
澄清的水中立刻泛起几道墨色的烟气,旋即洇散开来。
楚晴心无旁骛地研着墨,烦乱的心绪在墨锭与砚台有规律的摩擦声中慢慢平复下来。
楚晓性情温和,为人大度,颇具长姐风范,因她自幼生长在宁安院,极得老夫人赞赏,因此时不时会流露出来高人一头的优越感。除此之外,她几乎算是姐妹中最好相处的一个。
至少,从来没有跟楚暖以及楚晴发生过争执,连口角都没有。
老夫人曾盛赞过楚晓是品行最像她的孙女。
楚晓比楚晴大七岁,一早就定了亲事。楚晴满花园跑着追蝴蝶时,楚晓正窝在自己院子里绣嫁妆,除去每天在宁安院见面外,两人基本没有私下交流过。
出阁后,楚晓身为儿媳妇自不能天天往娘家跑,只逢年过节或者府里有事的时候待上半天。
楚晴当然也只能在宁安院见到她,总是被一堆人围着问长问短,楚晴至多是寒暄几句,尝几口她带的点心,感谢她捎回来的礼物,如此而已。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楚晴与她根本没有过节。
楚晴绞尽脑汁细细回想着与楚晓相处的情形。楚晓比她年长七岁,前年出嫁的,出嫁前楚晓大都在自己院子里绣嫁妆,除去在宁安院每天见面之外,两人还真没怎么私下交流过。
出嫁后,见面机会更加少了,楚晓只逢年过节能回来趟。
楚晴都是在宁安院见的她,有一堆人在,也不过是寒暄几句,尝尝她带的点心,感谢她送的礼物,如此而已。
她们之间不可能有过节。
可语秋为什么要自己防备楚晓?
楚晴百思不得其解,索性不再想,提笔蘸墨,凝神写下“观自在菩萨”几个字。
当初夫子教习字时,让她们临的是《颜勤礼碑》,因为颜体字端庄方正容易上手。而楚晴更喜欢苏子瞻,觉得写字本该重在写意,有气韵就好,不一定非得起合转承都得按照规范来。所以自夫子离开之后,她就改临《治平贴》,书习一年有余,倒也颇有心得,一笔字虽不如寻常女子字体那般柔媚,却胜在多了几许自在空灵。
习字是很容易让人集中精神的事情,尤其是抄经书。
《心经》共二百六十字,她早就背得烂熟,也不抬头,一笔一划认真地写,写完一页再写一页,在清淡的墨香里,心已然沉静。
整遍《心经》抄完,楚晴抬起略略发酸的头,揉了几下后脖颈。
问秋端来茶水,将长案上已经干透的字纸顺次整理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