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中间只隔了一条秀水河,原本被叫做秀水村的后村。因临着秀水河,交通很是便利,许多邻村的都爱来这儿交换东西,交换的人多了便发展成了镇。只是秀水村的许多老人都还保留着过去的习惯,去镇上不说去镇上,而是说去后村。
距离如此之近,襄荷便不嫌麻烦地每日都去,除了第一日将要做衣服的布料和油盐米面等物买了,后面便是每日都去买些新鲜的肉食,尤其猪大骨,加上药材熬煮出浓浓的骨头汤,硬逼着兰郎中和刘寄奴一人两大碗地喝,当然,她自己也喝。
有了米面调料又有了肉,襄荷的手艺终于可以完全施展出来。只是她的肩膀还不能太用力,拎勺拎久了就有些吃不消,于是她便在旁边做指导,刘寄奴掌勺。何时翻炒,何时放调料,一人说一人做,配合的倒还默契。且多做几次之后,不用襄荷指点,刘寄奴自己也能做出不错的饭菜了。襄荷笑眯眯地夸他贤惠,刘寄奴有心要给她个爆栗,但碍着她额上的伤,只能没辙地忍了。
这样的好伙食养着,两个病人恢复的都不错,刘寄奴脸上也终于有了些肉,就连被香味勾引回来天天蹭食的丑猫包子和小奶狗馒头,也各个都吃得滚瓜肚儿圆。
即便过着这么每日不断肉的“奢侈”日子,半个月过后,当珍珠的九十多两银子也才只去了个零头。这时的钱难赚,但也值钱,这九十两银子若精打细算地用,再加上兰郎中行医的进项,兰家稳可以过上秀水村中等人家的生活。
只是银子存着也不会生银子,而兰郎中年纪也不算小了,襄荷不想他再辛苦地四处游医,就琢磨着在镇上或是襄城给他开个小医馆,不求多赚钱,只求有些收益,兰郎中也不用像以前那么辛苦。
正琢磨着什么时候去襄城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店面,一笔生意自己找上了门儿。
既不是逢年过节,宁家也没什么大事,抱香却回村了,回村后先不回宁家,而是直奔了兰家。
她是给襄荷传消息的:周府的二少爷对她那南瓜上长字儿的法子有兴趣,想跟她谈笔生意。
☆、第23章 初相识
襄荷对周府并不十分熟悉,周府的人也只认识抱香和周清枫,以及远远瞥过一眼的周家大家长周冷槐,至于周府其他成员,抱香并不是多嘴的人,并没有与她道过主子家的事,因此她连周府到底有几个少爷也不清楚。
因此这个号称要跟她谈生意的周二少爷,她是一点印象也没有。
不过既然是抱香捎的信儿,那总不会是骗人。襄荷向抱香仔细打听了一番这个二少爷,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