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赫赫在列。
还记得年少的时候在村外小树林里读武侠小说的经历。如果是秋天的黄昏,必然有西风如虎,残阳似血,孤零零的少年在暮色里痴痴如醉。七零后的人多半有偷读武侠小说的斗智斗勇的故事,之所以说斗智斗勇,那是因为一言难尽而又荡气回肠的与老师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侠客,飘逸的白衣,冷峻的面孔,如霜的长剑,似梦的烟雨,寂寞的老酒,惆怅的江湖,所有这一切成就了侠客的风一样的豪情、水一样的柔情和梦一样的风情,也成就了无数少年的憧憬和遥望、沉醉和迷恋、神往和期待。
侠文化不独是东方的千年冲动,也是西方的百代浪漫。不过东方的侠文化有浓浓的家国情结。这家国情结的一个注脚就是对于江山的关切和皈依。所以金庸的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令少不经事的我们怦然心动后血脉奔涌、肝胆开张。
我曾经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东西方关于侠文化的对比。中国的武侠小说,无论怎样情海波澜感天动地,但是一经事涉家国兴衰事关江山社稷也会无条件的挥剑断情,将伟大的家国情结发挥到赴汤蹈火舍生取义的极致。而西方的英雄传奇和游侠小说就相对轻松和浪漫了,感情永远是第一位的追求和选择。达达尼央在三个火枪手里只是为了佳人所托才开始了精彩而潇洒的冒险。
这大约源自东西方大的文化底蕴。东方人的自由意识相对淡薄,而对于家国的责任观念异常强大。是以,虽然是本该潇洒脱俗的侠客也概莫能外。而西方人推崇自由,强调个人。是以,雪莱才会喊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俱可抛。这种声音,深受儒家修齐平治教育的炎黄子孙是不屑为之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个人意识品质,此言不谬。
扯的有些远了,还是言归正传,回到那个用铁血与豪情打磨出来的汉字---侠上来吧。侠客是一个很古老的行当,虽然这个行当充满了危险和挑战,人们还是将心中的侠士情结涵养得神完气足、历久弥新。
刺客和侠客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侠的要求更高,成为一名侠客,条件很严苛。天生异禀,武艺高强,是一个相对不很重要的条件,只有敬畏生命、心弦苍生、侠肝义胆、重然践诺,才能成为侠客。这就是中华文化赋予侠的精神内涵。精神比什么都重要,中华文化的命题就如此厚重。
四
手中无剑,无招胜有招,这些玄之又玄的武功其实在揭示着老子所说的道。道是艰深的,同时也是朴素的,有两个关键词,那就是有与无,勘破了有无,也便完成了对于道的初级探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