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嗯,就是这样。”,不想再和这些无谓的话题耽误时间,打算撤退。“那就劳烦澜儿替我写吧,回头澜儿要什么报酬,都可以告诉我,但说无妨。”,他此刻笑容纯良,可我就是隐隐嗅到了什么阴谋的意味。
“好吧……,那我便替你写去了。”,虽是这样怀疑着,但之前已经答应要替他写文章了,所以便大义凛然任务领下。
匆匆与祖母请了安,回到房里之后,就开始闷头苦思如何替十三弟分析《周礼》的立意。
《周礼》我之前念过,是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周礼》六官的分工大致为: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罚,冬官主管营造,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其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制,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要分析立意的话,其实有取巧的方法,其展示的是一个完善的国家典制,国中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富于哲理,读过之后就有‘治天下如指之掌中’的感觉。看来皇帝是为了培养继承者,而在暗暗考察他们的能力、才华以及胆识、资质。
而若说立意,这《周礼》说的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是对天下、对天人关系的思考,谋篇布局,无不受此左右。战国时期,阴阳五行思想勃兴,学术界盛行以人法天之风,讲求人与自然的联系,主张社会组织仿效自然法则,因而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
所以,《周礼》正是‘以人法天’思想的积极奉行者。所以只要这样写了,然后再对当今圣上歌功颂德一番,事情便大功告成。
那位耿直的十三弟未必肯这样做,要是让他去死啃这些,不定得费多少工夫。所以这个取巧的事情,便由我来做算了。等开始埋头苦写时才知道给皇上写文章,和替江澈然写文章给先生差了多远?暗暗叹口气,谁叫自己铁了心非要报答十三弟的人情债呢。
鉴于对这篇文章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