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花妈看着她笑:“这孩子,又毛毛躁躁的,你爸和刘叔去山东了,临时来了活。”
班小花愣了一下:“这么匆忙,我不在才这么几天。”
小花妈点头:“是啊,不过正事要紧,过年应该能回来的。”
小花突然涌上一丝失落,不知不觉中和这一家子已经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了。
谁知过了两天,家里又出了事,事情起源于班小花大姨的一个电话。
班小花的妈原住在香城边的一个镇子,家里姊妹两个,老大嫁人时候又要自行车又要手表,把家里刮得干净,还时不时地拖家带口回去吃饭,干活时一点不伸手,回去又眼珠子滴流乱转看看有没有可拿的东西。
大姨每次打电话都很逗,刚响一声准保挂断,等着你打回去。要是不打回去她就坚持不懈地一遍遍晃你。
小花妈刚回过去电话,就传来理直气壮的声音:“打你电话则呢么不接?”
不是不想接,关键是大姨从来不给人接的机会……
“妈最近腿摔坏了,家里没个人照看,你回去照看几天。”
小花妈有些迟疑:“我家那口子出门了,就我和小花在家,书屋也没人看着——”
刚说到书屋,小花妈后悔了。
果不其然,电话那头的声音大了几个分贝:“你家还开上书屋了?小日子过得不错啊,就忘了咱妈了?咱妈一个寡老太太,这么些年还不是我跟着在旁边照看,你们倒好,甩手什么都不干,自己跑去省城开书屋……”
“可是小花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要不先把妈接你家去呆两天,我和小花去看看她?”
那个声音愤愤不平起来:“你姑娘多大了有啥不放心的?放在农村早结婚生娃了,偏你娇惯得像个公主。我家孙勇高三了,是要考清华的,我这天天陪着在县里陪读,一天都走不开的。咱妈来了住哪?”
班小花听得一脸黑线,这就是典型传说中的双重标准。他家儿子是人,咱家闺女就不是人?
小花妈本是老实的人,被姐姐这样抢白了一顿说不出个所以然。
“就这样了。”咔嚓电话挂上。
小花妈越琢磨这事越憋气,开始滔滔不绝地数落大姨:“这些年每年我少往家拿钱了?咱家最困难的时候过年我都拿了一千,她倒好,过年回去一次,家里的鸡蛋,鹅蛋全进了她和她儿子的嘴!老太太自己都舍不得吃,一个个攒着,都叫他们搜刮走了。啥时候见过她们往家拿东西?出了事又叫我回去照顾——”转念一想又叹了口气:“也不知妈腿咋样了?岁数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