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讲厂子里的事情。木材加工厂的工人都是华人,由老板代办出国的一切手续,出国包吃住,一个月普工三千多,大工每月五、六千。虽然在国内雇工费用不低,但比起用外国人,合算下来,还是能合算的。
俄罗斯工人工资不仅高,几乎不会加班。只到工作时间一到,他们就会立即停掉手上的工作,不会多干一秒。吴浩明就遇到过一次,在国外装废旧金属回国,一到下班时间,工人直接扔掉手上的货物,抬腿走人,哪怕他离车子还有几步,他也不愿多走几步把货装到车上,因为他下班了。
由于社会福利高,俄罗斯人几乎不攒钱,常常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曾经有个华人花一百卢布雇两个俄罗斯人搬两张桌子到楼上,结果两个人只搬了一张桌子,要了五十卢布便扬长而去。至于另一张桌子和另外的五十卢布,他们全然不关心。因为他们晚上喝酒,五十卢布足矣
想在国外找到象国内一样任劳任怨的工人,几乎不可能。所以虽然从国内雇工到国外费用也不低,但大多数的老板,还是坚持雇佣国内的工人。倒是让宁城周边的农民工,增加了许多收入。
因为太了解在国外建厂的艰辛,吴浩明对在国外投资实业,没有多大兴趣。所以对吴浩民的话,也都只是点头而过。
直到,“厂子的发展前展一片大好,只不过……眼下资金紧张,若想维持到明年,还缺一部分……”吴浩民终于说出了自己最终的目的。
吴浩明夹菜的筷子一顿,随即又能平静地开始吃菜喝酒,一言不发。
“这两年……你跟着友军两个倒机床了赚了不少吧?”吴浩民继续把话头往他身上引,“如今哥真是遇到难处了,你能不能帮哥一把你借我也好,算你投资也罢,帮我一把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厂子就这么倒闭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吴浩明放下筷子,停了片刻。“这两年,我是赚了些钱。见得也比原来多了些,我打算趁着车床好做时多做两年,然后就回国内发展。俄罗斯……毕竟不是国内,有太多我们不懂、不了解的地方。风险太大大哥今年四十多了,还能在这儿干几年?不如早做打算,现在开始计划回国干点什么。不用太大,哪怕开个饭店,只要能养家糊口,就比在这儿冒险强。”
吴浩民不屑地皱了皱眉,他一向看不惯小弟小富即安的农民意识,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人要敢想、敢做,一味得保守,如何能寻求大的发展?
“回国内发展当然好,不过国内竞争如此激烈,如何没有雄厚的资金,很难做大、做强做什么都有风险,哪怕是在早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