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先把前面的客栈腾出来就是。但没有孩子来读书,让她非(提供下载…87book)常意外。
农村人,即使说免费读书,好些还是不肯送孩子过来,女孩子肯定不让,男孩子,到了七八岁,都要帮了大人放猪拾粪捡柴禾照看弟妹,能顶上一个人用的。
只来了三十个孩子,茵茵小小有点沮丧。陈奎秀安慰她:“慢慢就会好,孩子读书识字,说话做事就和人不一样,这些孩子回家,那些就会眼红,说不定带一带,人就多了。”
客栈腾出一个院儿,让来的孩子先住了进去,茵茵让人做了长衫,给孩子们换上,一个个洗的干干净净,穿着青色长衫,摇头晃脑跟着镇上一个老秀才念:“人之初,性本善”,同时学习和人应对的礼仪,三个月下来,原来在村头疯淘的泥猴儿,一个个都规矩起来。
校舍在上冻之前,就全部建好了,茵茵嫌天气太冷,屋子湿气重,就让孩子在客栈过得冬。
以前说好的,每过六七天,孩子要到地里干农活,冬天无非是割谷穗,到棉花地里捡拾遗落的棉花瓣,这些活计不费什么力气,很适合小孩子。到了那一天,他们都换了从家里穿来的短衣,跟着陈三大的人去庄园。
转眼就是腊月里,在小年二十三来的前一天,家长们都依约过来接孩子。能把学校发的长衫穿回家,好些家长都一脸喜色,孩子不用做新衣了,家里能节约一笔开销呢。
茵茵可陈奎秀已经适应了乡村生活,也渐渐习惯自己的新身份,两人早上起来,走出镇子,顺着官道慢跑,陈奎秀会找快空地,打一通拳,茵茵则做些广播操的动作,舒活身体关节。两人活动好了,散步回家,燕玲帮忙雇的厨娘,准备好了可口的清粥小菜,两人再配着渲软的馒头吃过,这才处理一天要做的事情,有时没事可做,有可能看看书,活着听听下人给讲镇上传言的各种八卦,他们往往不置可否,一笑而已。
过了正月十五,那些孩子,都来了陈家镇,准备自己的学业,茵茵欣喜地发现,好些家长领着孩子,怯怯地站在新学校门口,忐忑地询问,这里还收不收学生。
有了一百来个人,小学校很像一回事了,陈奎秀招来一个才从军队回来的中年汉子,当孩子的武术教头。这还是当年跟张仲青练武,后来去了西疆,升成一个小军官,前两年身体不适,退了军籍,才回家娶妻生子的。
“他的功夫怎样?”茵茵不懂这个。
“倒是中规中矩,不好也不差。”动作标准,才能教孩子。
陈奎秀请求褒奖赵燕玲夫妇和陈三大夫妇的奏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