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顺着麦曲河的激流,跋涉了两天以后,终于看到了云雾中的的达那山峰。达那寺被雪峰包围,在澜沧江岸边庄严肃穆地屹立不动。
据达那寺的僧侣介绍,该寺始建于公元686年,主要建筑包括尕五拉康,噶加麻大经堂,帕木竹巴灵塔殿及叶巴经堂。经堂共分两层,高十米,堂顶上边是一小型方亭,上置宝瓶。殿内现供奉三座灵塔,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创始人帕木竹巴舍利居中,藏医学鼻祖宇妥元丁公波灵塔及希杰派集大成就者著名的女活佛玛吉拉卓灵堂分列两侧。叶巴经堂主要存放格萨尔王相关文物,藏有格萨尔王的盔甲及宝刀,神剑,长矛和岭国英雄的塑像。格萨尔王灵塔群建在寺院西侧山崖的半山腰,在海拔4700余米的两处山洞中总计有40余座。灵塔的大小大小依个人的地位高低而定。最大的当然是格萨尔王的灵塔,塔中藏有大量“擦擦”,做工异常细致考究。灵塔包括格萨尔王和他的手下三十员大将,还包括岭国国师晁通和格萨尔王的两个儿子。灵塔的建筑风格中含有很多的宋代塔式建筑造型,可见宋代当时对藏传佛教的影响非同一般。
达那寺的春天似乎来的比较迟一点,满眼的绿色刚刚露出嫩芽,四周的小溪还冒着热气云腾雾绕地顺着山岩从各个看不到的缝隙里边突然出现。寺院西南的几公里处的谷底温泉顺势而下,汇集成潭,周围是一片新绿。旁边的麦曲河水一会灰浑、一会湛蓝、一会又是满河的苍翠。动物们在水边嬉戏,青山绿水原野俨然成了他们广阔无边的家。
囊谦藏族人的生活很随意,除了几乎每天例行的佛事活动,就是牧场上的劳作,然后喝上一壶暖暖的酥油茶。男人们就像生活在天堂一样,从他们出生,就注定了在高原上放歌、玩乐。女人们站在远处,很开心地看着他们的孩子,并且操持着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在这个寺院林立的县,小孩子出家到寺院里做喇嘛,似乎是他们的家长最乐意的事情。据说,每个家庭几乎都会有一个孩子被送到寺院,在寺院里接受藏传佛教或其他的教育。由于高山的阻隔,这里的生活还是比较原始,没有现代化的工厂、城市、物质生活,所以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满足的微笑,显得无欲。女人们的工作就是挤牛奶、炼酥油奶渣、捡拾牛粪作燃料、放牧、给全家做饭,日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