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连曲和益曲等四条贯通性河流组成,是怒江上游面积最大的汇水区域。元朝时期称这一带为“索格”。明代称为“琐庄”。明末清初,又归附于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1732年划归清政府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751年归由驻藏大臣直接管辖。
索县大小寺院有190多座,最著名的有号称小“布达拉宫”的座落在县城南端的小山上的格鲁派寺院“赞丹寺”。赞丹寺始建于公元1667年,1985年由政府出资重建。该寺依山而建,由白宫和红宫组成,建筑风格酷似拉萨布达拉宫,形似布达拉宫的微缩版。
索县到藏北重镇那曲227公里,老浪们一路行行摄摄,赶到那曲的时候已经是6月初,大家决定一路拍到拉萨,把车存放在拉萨,让后大家放假10天,坐飞机回家。这一路跋涉,实在是太辛苦了!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整个那曲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西边有达尔果雪山,东边有布吉雪山。这片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常被人称作为“羌塘”。河流湖泊密如蛛网。每年8月(藏历6月)举办的赛马节是藏北草原的盛会,漫山遍野的人群十分壮观。在辽阔的羌塘无人区,栖息着野牦牛、藏羚、野驴等许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圣湖纳木错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高原上。羌塘草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时至今日也很少与外界交往,许多乡村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宗教文化习俗。自从佛教从恒河平原传到羌塘草原,草原人把佛经、佛像都供奉在牧民世代居住的帐篷,逐步形成草原上奇妙的帐篷寺庙,其布局同西藏其他地方的佛教寺庙一样。羌塘草原上各派寺庙多达一百余座,其中苯教寺庙23座,宁玛派寺庙18座,噶举派寺庙25座,格鲁派寺庙48座,各种拉康、日追(山间小寺)、仓康(修行室)120多座,可惜大部分已毁。目前,安多县境内的柏尔贡巴是全藏保留具有相当规模的唯一帐篷寺庙,最盛时有200余僧侣,也是藏北独特的人文景点之一。老浪们在拍过这么多大的寺院后,这里的帐篷寺院倒成了他们镜头中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被做了重点描述。
藏区一般都实行天葬,但藏北那曲地区的天葬却与其它地方有所不同。比如县境内的达木天葬台,有保留人头骨的风俗沿袭至近代,已有200个骷髅垒起来的半边墙,成为藏区绝无仅有的奇特景观。那曲周围的藏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独特,形成了许多奇特的文化和神话传说。如纳木错的天然石阶和石柱,安多的当拉神泉,把清的麦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