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称呼叫她了。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对自己毫无感觉的人身上,只能白白地蹉跎岁月,令自己受伤。早点看清,早点开始新的追求,对他来说,是最明智不过的选择。
一切都尘埃落定,每个人都开始适应了新的生活,每个人都重新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生活又平静下来。
只有那个叫程远的实习记者,一直跟苏欣保持着书信往来。他不止一次地建议苏欣将来读新闻专业,跟他一样做一名记者。但是苏欣认为,记者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职业,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而且她的性格不适合这个行业。对于他的建议,她付之一笑,然后一丝不苟地回信。
程远总是像大哥哥,像长辈一样鼓励他,从他的信里,她能感觉到他是那种值得信任,值得被人尊重的朋友,所以他的信她是每封必回的。
苏欣和程远之间的往来,只限于书信,他们谈理想,谈学习,谈写作,从不不涉及儿女私情,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爱好上的志同道合的友谊。所以,跟他交流,是一件令她感到轻松愉快的事。
在他的鼓励下,苏欣学习之余,坚持不懈地写作,偶尔在一些杂志上发表的那些不痛不痒的豆腐块文章,既丰富了枯燥的复读生活,也算是一种成就。
一年后,苏欣以扎实的功底,超常的发挥,顺利地登上了高考录取榜。看着她,王铮脸上再次流露出四年前刚刚认识她时那种刮目相看的神色,但是苏欣此时相当平静,脸上找不到一丝欢喜。
这一切本该是她的,也早就该来的,只是自己走了太多的弯路而已。
经过一年的努力,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铮也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一所专科院校。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手的一天。其实这一年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这一刻的分离吗?所以,这一次谁也没有太多的伤感。
两个互相陪伴了四年的好朋友最后微笑着轻轻拥抱了彼此,然后各自踏上了新的人生之路。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渐渐少了联系。
二零零零年到二零零一年这段时间,通讯行业发展突飞猛进,电话、手机成为时代的宠儿,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迅速取代了传统的书信。
常开心和赵爽,在苏欣刚刚进入大学的那个学期,还有电话联系,但是时间和距离也使大家产生了隔膜。拿起电话,彼此之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往往是客套地寒暄几句,就找不到可以聊的话题。慢慢电话就少了。
临行前,苏欣整理了所有的衣物和书籍。罗朗的照片再次跃入眼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