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菲的价值,将来要是自家做房子,可就能够节省了大笔的开销呢。下面还有什么呢?然而再也不敢细看了,赶紧缩回手来,应付着杨伯。
本来不想惊动杨伯的,却还是被他给发现了。只是有点僵僵的,勉强地弄出一点笑来,算是打过了招呼,然而眼睛却尽力地不去目睹床上累得发软的杨伯。他只是在心里面想不通,一个已经毕业的孩子了,为什么还要顶着一头白发出来呢?教育的受惠者到底是谁?仿佛亲人并没有得到什么,只是儿女们出去了,农转非的悲剧还在上演着。
字为记起了那句俗语,“人往高处走,水朝低处流”,将一种至理,寓于这世间最为普遍的现象当中,可谓绝伦。但往往只适用于个体的发展路径,而忽略了这句对比的深层关联意义。水如财富与价值,更大程度上存在于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带,或者反之,有水的地方,其生物资源一定是较为丰富的。但无论正反,在那一方面,水与生物的自然对应,总是非常明显地呈现于某些地带上的。否则,就可能出现土地的贫瘠与落后。人作为生物中的一种,尤其是对这种富于开发的地带,怀有敏感的思维,并且一旦居于其中,便逐入了自我追求的竞争中。所以,人往高处走的前提,首先是人得进入隐有高处资源的地域。
则其必然的趋势就是,缺水的地方得不到缓解,“高处”的人越来越多。如此,地域内部的贫富差距,可谓历史使然下的表面现象,但难有穷长富久之家。而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却不得不引人注目,作为社会的病症,危机即已潜伏。诚然,地域内差距是有效的缓解城乡差距的形式之一,但过分依赖这种原始方式,则必然形成城市人才的巨大盈余,并且这又加重了地域内部的差距。而尤为可怕的则是,同时造成了乡村人才的严重亏损,反而更加重了城乡差距的负担。到最后,人才都进了城,财富却如水一般,又从乡村汇聚到城里去了。
“伢啦,打工的日子不好过啊。读书要抓紧才是的,赶紧回家去吧。这儿不是人呆的地方!书不翻,老鼠钻,三天两头尿一滩,屎一干,落得个空腹滥谈咧!”杨伯考究,但极富深情的说着,一字一韵,眼睛里仿佛有流不尽的惋惜。
“等干足一个月,就马上会回去了!”字为觉得太简陋,有点过意不去了,便又叫了一句,“杨伯,你们呢?”
“哦,呵呵……我们啊,老板说,明天来人就明天走,后天来人就后天走,但至少不会延迟到大后天吧,已经等不急了,家里还正等着抢收呢!”
“那他们几个呢?”
“猫子跟我一起,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