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知道了凶手性格异常,怎么把异常性格的人找出来呢?针对附近的居民实施心理测试吗?不是那样的,逮捕凶手需要的是彻底查明其外在特征。”
“外在吗?”矶部嘀咕说。依据从电视和杂志得来的知识,他一心认定犯罪心理分析官乃是将可怕的连续杀人狂内心的疯狂揭露于世,宛如名侦探的存在,但堀之内的说明却截然不同。
“看来最好详细说明。”堀之内似乎察觉到了矶部失望的心情。“Profiling这一犯罪搜查手法诞生于美国。在所谓的连续杀人狂,也就是反复无动机杀人的犯罪者的场合,如果按照传统的搜查手法调查被害者的人际关系,很难找到逮捕凶手的线索。另外,由于美国地域辽阔,一旦发生跨越州境的大范围连续杀人案件,现场周边的访查也派不上用场。因此profiling这一手段就成为必要,它的基本观点是统计学。”
“统计学?”
“对。也就是说,从与已被逮捕收监的连续杀人狂的面谈调查入手。在这个场合,他们内心的疯狂也无关紧要,总而言之,问题在于他们的罪行与他们的外在存在何种关联。比如,倘若得出结论,此种类型的连续杀人案件,凶手以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的白人男性居多,那么就在这一结论下开展搜查。”
堀之内用手指搔着太阳穴:“但这只是根据彻底调查而得出的统计性结论,即便发现了某种程度的相关关系,也无从得知为何会产生这种关系。反过来追问‘为什么’是危险的。某种连续杀人案件的凶手以美国黑人居多,如果考察‘为什么’会这样,便有可能得出种族差别的答案。所以profiling不问‘为什么’,也对凶手的内心没有兴趣。我们关心的是连续杀人狂的罪行与外在特征之间的关联。”
“所以我才说,profiling就像模拟画像。”
矶部回味着堀之内的话:“可是,如果通过面谈调查就能判明相关关系,不就没有必要设立犯罪心理分析官这一特别的搜查官了吗?只要拥有数据,即使普通的刑警也能进行搜查啊。”
堀之内露出笑容:“你相当敏锐。诚如你所说的,本来理应是这样,只要有数据,谁都能进行profiling。实际上,这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不过,现阶段犯罪心理分析官还是一个需要经验的专门职位,尤其日本更是如此。”
“为什么?”
“因为样本稀少。无论美国是怎样的犯罪大国,也不可能关着几万人几十万人的连续杀人狂,统计处理所依据的原始数据是有限的。如果样本数量稀少,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