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罢。不过我呢就是会侍弄菊花,是没什么知识可传授的,你要待着就随你好了。”
我再次点头施礼说:“多谢先生。”
菊隐虽然的确是不言不语照旧侍弄他的菊花,但是也不妨碍我跟着看、学、问。只要我有疑问,问的是他觉得还算有深度的问题,他就会回答。
小童儿现在天天跟着我,不再缠着他爷爷了,而白云瑞则成了给我们沏茶倒水,劈柴做饭的人。
从小童儿的口中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跟菊花结下不解之缘。爹娘因菊花相识相恋生下他,取名刘南山。
自然是为这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
而之所以这样认定,是因为刘南山还有个孪生的姐姐,跟随爹娘一起生活,姐姐的名字叫做刘东篱。
看来这一家子都是五柳先生陶渊明陶令盟的忠实粉丝。
不过同样酷爱菊花的南山的爹娘却与爷爷栽培菊花渐渐有了分歧,菊隐主张原始传统的土地栽培,认为有了无限制的自然母亲的滋养,菊花才始终保持那种山野清香,不落俗迹;而南山的爹娘则致力于盆栽观赏性菊花的开发研究,为了不常跟老人发生分歧惹他生气,现在也不跟老人住在一起,只是偶尔会回来看看。据南山说,那本回眉望雪就是他爹娘的成果之一。
六天的时间,眨眼而过,今天就是菊花赛诗会的日期了。
而在山中种菊的我,心情早已不似订约时的焦躁,变得淡定悠然起来。
菊隐先生今日没有去侍弄菊花,他特地泡了菊花凉茶,约我到草庐外的花圃中闲话。
我知道,这是要查验一下我这六日种菊的心得呢!可是我也有点着急回城,怕错过了菊花赛诗会的时间。
幸而,坐下不久,菊隐先生就开口问道:“夕颜姑娘种菊也有数日了,不知有何心得?”
“荷锄戴月花圃来,篱畔庭前随意栽。一夜冷雨花犹在,明朝伴霜傲然开。”
我想着速速回答,好回城参加诗会,因此以诗作答,一则简练,二则演练。
菊隐先生面露微笑,接着问道:“不知姑娘对如何选菊可有心得?”
选菊后人总结过四字口诀的,就是“光、生、奇、品”,就是说花色要自开至败始终鲜艳,茎枝要向上不弯曲低垂,花的颜色要奇特有别于其他品种,花的品味要有天然的神韵。
于是我迅速总结回答道:
“落地花犹艳,枝生永不垂。色香独无二,天地自芳菲。”
“那姑娘对菊花的品种可有认知?”菊隐先生继续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