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璧刚开春就忙得不可开交,日日往返于博学馆与广弘殿之间,不是向皇帝汇报各项事宜的进展,便是与众位博士们讨论试题、选拔学子,到了夜里又要应付朝中各位公卿明里暗里的举荐,恨不能将自己劈成两半来用。
这日,刚过巳时,韦璧便匆匆来到广弘殿。阁中,皇帝正在同周子昉说话。
且说周子昉自御库司任上调离之后,先后去了凉州、兖州当郡守。不知是他政绩斐然,还是手腕高明,去岁,他不仅重返京畿,还摇身一变成了掌管全国赋税钱财的大司农。这一番连升三级,不但令满朝官员对他刮目相看,连御史、廷尉都觉得此人高深莫测,是难得的可造之才。
此刻,周子昉正对皇帝提起撤藩之议。韦璧细细听了一阵,不住的点头。大齐藩国历经近百年,已隐隐然成为一股可以威胁皇权的势力,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尚隐早就想对藩地动手,这自然瞒不过他。只是,此时对藩王们开刀,恐怕还需谨慎行事。眼下千头万绪,无论是撤藩还是训练新军,钱粮都是最最要紧的。韦璧一边听一边紧张地思忖着。
周子昉说得细,皇帝问得更细,待说罢已到午膳之时,皇帝留周子昉和韦璧一同吃饭,周子昉却推辞道:“臣今日值房,不敢久离。”
皇帝也不坚持,只笑着说:“周大人一心为公是好事,可也要顾着自己的身体。”君王关切之语,让周子昉好不感动,连忙躬身道:“谢皇上关怀。”
周子昉走后,君臣二人同桌用膳,闲话几句后,韦璧便将策试选拔的名单拿出来,说:“国考选拔后,臣与博学馆众人商量,拟定了一份名单。其中共有士子一百零八人,分别来自国中各郡县州府,请皇上过目。”
“听说自国考以来,朔阳侯府门庭若市,连御史大人都来登门拜访。”皇帝也不伸手来接,只低头舀了口汤,放在唇边轻轻吹了吹。
韦璧一听,便哈哈笑了起来:“皇上不知,那场面忒骇人了。臣走前门这些大人们堵在前门,臣走后门他们堵后门,有一次臣还差点想翻墙……”他绘声绘色,连说带比划,听得皇帝也不觉失声笑了起来。
须臾,皇帝将名单拿来仔细看了看,便对韦璧道:“人尽其才,各尽其用,难不倒你,都由你权衡调派。不过……”皇帝的话顿了顿,缓缓得放下手中牙箸。
韦璧等着下文,神情不由凝重了起来。
“选几个忠直可靠,政务精通之人,去北军,还有……京兆尹和少府。”
韦璧一惊,脸上顿时变了颜色。不论是北军,京兆尹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