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打个电话去上海的业务单位,想到了经常与那个业务单位打交道的小王。于是,我打了一个公用电话到小王的办公室,可小王办公室里的电话老是没人接。而那个时候,我和小王他们又都还没有手机。
找不到小王,我心里是更是急了,因为我又不好意思去找民警叔叔。
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盲人过马路。这个时候,我来了灵感:这里的人又不认识我,他们又不知道我是谁,自己的口才好,曾经又看过好几本相书,中国的、日本的都看过,何不把自己去装扮成一个算命的“看相先生”呢?!
接下来,我就开始了“行动”:为了使自己显得老一些,我去商店里买了一撮胡子,把撮胡子粘在了我的下巴上。之后,在一个公园的出口处用一张纸写上了“看相”两个字。
后来,经过我那“弹簧般”的嘴巴,一天赚到了100多元钱。
有了回家的车票钱和饭钱,我“跑”着去了火车站……
回到家,我把我在杭州发生的“事”讲给我的一个朋友听。朋友听了之后就跟我开玩笑,说:“你在杭州给人看相,一天能赚这么多的钱,为何不多在杭州呆几天?”
我听朋友这样说,就说:“我当时去赚这样的钱,都是出于当时没办法,虽然杭州这边的人都不认识我,但我知道我跟他们算命所说的话都是在骗他们,虽然相书上说的也有一些科学依据,但去赚这样的钱我心里面还是有一些不踏实,再说,也要回来上班!”
是啊!他们虽然不知道我是谁,但总会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因此,我们在何时何地,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以为他们不知道我是谁!
……
马教授是我父亲以前的一个老同事,1976年,马教授有幸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当时,马教授很年轻,只有20多岁,而参加全国学术研讨会的大都是一些知名人士,是一些老前辈。
学术研讨会结束之后,要写一篇学术方面的评论性论文,因为当时是个特殊的年代,这些老前辈都没有说自己来写。马教授看没人写,就自告奋勇地说他来写。
开始,那些老前辈们一听到他去写,都不正眼瞧他,但没人写,也就都没反对。
接下来,马教授就开始了写,他写完之后投到了一个评论性的杂志社。而他的这篇学术评论性论文一刊登在那本杂志上,就得到了很多知名人士的好评。之后,那些老前辈都对他刮目相看了。
他后来在我父亲面前一提起那件事就很是骄傲地对我父亲说:“当时,我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