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想来是凉食吃多了,孩子脾胃虚,受不住。”
一个娇俏娘子拨开人群挤了进去,环视了圈,目光落在李瓜儿身上,笃定道:“这孩子吐出来的东西有一股酸腐味道,显然已经积压在脾胃中多时,再看他眼下发青,面黄无光——”
她转头问李大娘子:“这几日他睡觉是不是都趴着?”
这边瓜儿已经顺了气,李大娘子点头如捣蒜:“对对!”
“那不就对了——”姜书绾拧着的眉头这才舒展开,“自家孩子积食多日看不出来,带着他来蹭我家的香饮子,还赖我姐姐做什么?”
不知道谁说了句:“呀!探花娘子回来了,不对不对,该尊称一声姜提刑了。”
姜书绾想起自己的京官身份,那句“要不要脸”硬是忍了回去。
姜棠依惊喜地迎上去抓着妹妹的手,但瞧着姜书绾一个人过来的,又问她:“鸣鹤呢?我不是让他去接你,怎么你自己回来了?”
姐妹二人亲昵地手挽着手往里走,姜书绾见了姐姐,心里也高兴,连日来旅途中的憋闷和烦恼都抛之脑后,语气也轻快起来:“姐夫带着几十个人在码头等,那架势不知道还以为来捉拿我的,行李已经交给他先送回去了,他说你今日在香饮子铺,我便先来瞧瞧。”
“到底汴京养人,瞧瞧我妹子这水灵的模样,只怕提亲的人要踏破门槛。”姜棠依十分满意,然而想起妹妹在燕山府路那叁年,又难免生闷气,“要不是那个什么右丞相党同伐异,你这会儿指不定还能调回两浙路。”
没想到姐姐这么多年还是对谢植耿耿于怀,姜书绾只能尴尬地笑笑:“还是怪我,那时候心疼五两银子,不懂规矩损了谢相面子。”
这桩乌龙事件,姜棠依也是知晓一二的,她窃笑一声,伸出手指点了点姜书绾的额头:“你呀你呀,去人家府上温卷,人家不见,还想着把钱要回来。如今在朝为官了,更得懂些人情世故,断不能再像从前莽撞。”
提起“温卷”,姜书绾不可避免地又想起那个失踪的礼部尚书杨益。
在画舫上,越红曾告诉她,汪景明发现了杨益弑母之后,曾屡次威逼利诱,最后杨益不堪负重,选择逃离汴京,大概率也会来明州。
他的母亲是明州人。
饶是姜书绾这样见惯了稀奇古怪刑狱诸事的提刑官,也被杨益弑母这一消息震慑住了。
虽然她与杨益交集不多,但这位礼部尚书的孝子名号也是听说过的,杨益素来稳重自律,谦逊低调,不论是街坊邻居,还是朝中同僚,都对他赞誉有加。
况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