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
读了研究生也一样,从来不去争什么,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介意别人比自己强或者嫉妒自己,舒桐的目标就是这一次比上一次强就可以了,比自己进步就是胜利。
所以,在舒桐身边的人眼里,舒桐是属于那种与世无争的人。
而许博扬这点跟舒桐则不同,可以说大不相同。
许家是属于那种灌输“棒棍下面出孝子”的理念。
从许博扬上一代,就是涵爸这一代,许爷爷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就是,错了就要打,不打不成器。
所以,涵爸这一代兄弟姊妹五人,个个都尝试过许爷爷的戒尺的厉害。
许家有个传家宝,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而是一把戒尺,是从许苒涵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戒尺有三个手指宽,半厘米厚,半米长,是纯正的上好楠木打造的,打在身上啪啪作响,不会伤了筋骨,但是却非常的疼痛。
涵爸这代兄弟姊妹,但凡犯了什么错误,许爷爷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进行指导教育,取过戒尺放在桌前,犯错误的孩子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办,立刻马上脱了裤子,露出屁、股,趴在床边等待惩罚,许爷爷教训孩子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打得时候不能躲不能叫……每每挨打都会让孩子们记上一阵。
后来到了许苒涵许博扬这代,戒尺的用途倒也不大了,也没那么严格的家法家规了,个个都是独生子女,谁家都当宝贝似的,但是犯了错误,该打还是不留情。
许博扬就是个例子,许博扬很顽皮,当然了,小男孩大多都很顽皮,所以闯祸也不断,闯了祸,许博扬爸妈就会毫不留情的第六到床上就是一顿胖揍,这叫一个实在。
上了学以后,只要成绩不理想,许博扬老爸从不废话,先揍一顿再说。
所以,在许博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就是考不好就会挨揍,考好了什么都不是问题。于是,为了不挨揍,只能好好学习。好在许家基因都不错,后代头脑也个个聪明,许博扬在压力下产生了巨大的动力,学习成绩那是蹭蹭的高啊,一不小心到了研究生。
在导师吴智维眼里,这两个弟子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性格秉性完全不一样,完全就是两条平行线嘛,但是,平行线轨道发生偏离,两人偏偏就有了交集,还一交不可收拾。
据两人交代,许博扬对舒桐印象转变是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中。
生物学院每学期都有一次学术交流会,一些观点新颖的论文会公开与广大同仁同学探讨,那一年,舒桐的论文作为讨论的课题在学术交流会公开,当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