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式。
简简单单的,我就把自己嫁了。
恼人的是,我的那张脸,偏偏的又水土不服,过敏,满脸的疙瘩豆豆。
发型也让我不好意思见人,本来结婚前,专门跑到理发店去理发,还嘱咐理发师傅说“一定要帮我
理好一些,过几天就要出嫁了。”
理发师傅说“一定,一定,你放心好了。”
等理好了,一照镜子,嘿,没把我的鼻子气歪了,头发短的像个男孩子。
没办法,又接不上去了。
倒是看上去倍精神!
111
一直没有问过石雨泉的家境,结婚了才知道,石的家境还好,小康之家。
父亲是大学老师,母亲曾经是丝弦戏剧名角,多少年前,年轻的时候站在舞台上,那也是星光闪闪
,不亚于现在的当红演员。
可惜得是,时光流转,时尚变幻,年轻的一代慢慢的丢弃了一些古老的艺术。
剧团濒临倒闭,婆婆也退休赋闲在家了。
一张大大的镜框里面的照片还能看出当年婆婆的星光。
是当年在舞台上,接受周恩来总理接见时的照片,婆婆看那张照片时眼睛里会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那是老人家当年的光荣历史啊。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生活在现代,我还是有一些喜欢那些古代的咿咿呀呀的戏剧。
偶尔有空的时候,会打开电视到戏剧频道看一看,听一听。
最喜欢听得是昆剧越剧还有黄梅戏。
在咿咿呀呀的旋律中有一种美的感受。
倒是没有听过丝弦戏剧,很想听一听婆婆的唱腔,可是婆婆始终没有亮开嗓子唱两句,说是老了,
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嗓音,不如不唱。
石雨泉翻出了家里所有的照片,一张张的翻给我看,边看边讲解他的过去。
照片是个好东西啊,时光如水,照片记录下了当年瞬间的样子,看着那些老照片还能想起当年的一
些故事。
石雨泉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幸福的,父母的工资足以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我们的过去有着很大的区别,我是生长在原野上的一颗小草,而石是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不愁吃
喝,无忧无虑长大的。
所以石雨泉有的时候很难理解我的处境和心情,柴米油盐的生活中,也是(炫)经(书)历(网)了不少的磨合与争吵
,这是后话,呵呵。
112
在家呆了几天,我们去了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