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努力。
由于表哥从小在督城长大,督城是全国标准话说的最好的城市,中央人们广播电台早期的三位著名播音员都是从督城被挑走的。表哥发音自然就标准,夏霁菡的父母是教师,也是在家里讲普通话,妈妈是北京人,发音也比较标准。那么她的发音自然就标准,如果不标准她是考不上督城电视台主持人的。家里口音差异比较大的就是大姐和豆豆。也可能是平时自己有意给宝宝示范口型的原因,宝宝在第一次开口说话的时候,就非常标准,这一点让她欣慰极了。因为在北方民间,管那些跟标准语音不符或者跟本地口音不同的人叫“侉子”。她在督城采访的时候,经常听到这个词汇。村里要是谁家娶个外地媳妇回来,可能人家的名字记不住,当着“侉子”的面,大家都没人这样叫,因为这个称呼里面多少有着“歧视”或者“异类”的含义。宝宝学说话的时候,她的确担心他变成一个“小侉子”。
“宝宝,叫妈妈,妈妈……”画面上传来了豆豆的声音,显然是豆豆在教宝宝说话。豆豆手里拿着一个小食品包装袋,在宝宝眼前晃动着,宝宝往前走一步,豆豆就往后退一步,而且还在“妈妈,妈妈”的引导着他。
这时舅舅从外面进来了,见到这情景,他就说道:“舅舅,叫舅舅。宝宝,看我,舅——舅。”
宝宝走了几步,见得不到食物,本来就皱了眉头,这时看到舅舅从外面回来,小脸有了乐纹,他含着手指头,看看镜头这边的妈妈,又看看舅舅。
舅舅夺过豆豆手里的食品,说道:“宝宝,叫、舅、舅,舅、舅。叫,给你好吃的。”李伟边说边晃动着手里的食品。
躺在关昊腿上的夏霁菡明显感到了他的紧张,他在用力握着自己的手,屏住呼吸,而且一动不动。
事实的确如此,看到豆豆教宝宝叫妈妈的时候,他没有这种紧张的感觉,甚至如果豆豆再继续努力,宝宝的小嘴就发出了“妈妈”的声音。如果最先叫的是“妈妈”,相信天底下的爸爸都会认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会有什么心里不平衡的感觉,反之,就有些区别了。
这时表哥还在努力教着宝宝叫“舅舅”,并且不厌其烦的做着口型动作,宝宝的注意力已经从姐姐身上转到了舅舅这里,他不但抢走了豆豆手里宝宝爱吃的食品,还锲而不舍的一遍一遍的做着示范,眼看宝宝吐出手指,嘴在蠕动,马上就要叫出“舅舅”了,关昊紧张的闭上了眼睛,心里酸酸的。
“爸、爸。爸。”
天哪!关昊一下子松开了夏霁菡的手,身子不由的向前倾去,他以为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