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通过观察巡回赛职业球手以更科学的手法挥杆击球,你就能吸收他们的部分才华,并展示在你的击球动作中。许多运动天分不一的高尔夫球手普遍都经历过这种现象。连最没有基础的高尔夫球手在观察马克·奥米尔拉、基恩·里特勒或南希·洛佩兹等球员平稳的挥杆动作后,都开始注意自己的节奏感。问题在于新发现的节奏感并不能保持很久;除非你能通过频繁观看职业巡回赛选手的表演,来强化你的“心像”。
这与我此刻建议你做的事一模一样:“观察”那些最能展示你希望得到的品性的人、过着你想过的同样生活的人,然后通过借鉴、为己所用。方法是通过任何可以利用的媒体和渠道去学习他们。
第二章|唤醒你体内的自动成功机制
◆你不是一台机器,不是计算机。但从某种实际意义上讲,你手头拥有一台威力强大得可怕、与计算机相差无几的成功机器任你支配。
◆伺服机制既能成为一种自动成功机制,也能成为一种自动失败机制,这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象让它得到什么样的“出发令”或“程序”。
如果一个人满怀信心地朝着心中的梦想前进;并致力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他将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与成功不期而遇。
——亨利·戴维·梭罗
平生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思维的内在运作机制时,我开心地读到R·W·杰拉德在《科学月刊》上发表的一篇讨论大脑与想象力的文章。他在文中说,如果人的头颅填满棉花,那么我们对思维的大部分认识都会始终有效和有益,虽然这让人悲哀,却是事实。
当然,从那时起,我们对人的思维运作方式的认识已经呈指数倍扩展。这主要应归功于计算机行业。我们着手组装一台“电脑”并在其中构建目标追求机制时,必须揭示并利用某些基本原则。揭示这些原则之后,科学家开始扪心自问:计算机的运作方式是否也是人脑的运转方式呢?造物主在造人时,是不是已经赋予一种比任何“电脑”或制导系统(它们尽管由人类构想、却遵循相同的基本运转原则)更神奇、更非凡的伺服机制呢?在罗伯特·威纳博士、约翰·纽曼以及其他一些著名控制论科学家看来,其答案是无可辩驳的“是”。
你的内置制导系统
每种生物都有一个内置制导系统或叫目标追寻装置。造物主将它放在那里,帮助该生物实现自己的目标——泛泛地讲,就是帮它“活下来”。在较简单的生命形式中,生活的目标其实不过意味着个体和物种在物质世界中的存活。动物中的这种内置装置仅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