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要性,或者外界对这一缺陷的反应,甚至会走向自杀之路!同样,一个人也可以用自身积极的想象去“修饰”对自身力量和机遇的理解,从而干成一番最引人瞩目的伟业。
“催眠术”的秘密
20世纪50年代,西奥多·色诺芬·巴勃尔博士对催眠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华盛顿特区美国人大学心理学系工作期间,以及在与位于哈佛的社会关系实验室合作期间,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他在《科学文摘》杂志中撰文说:
我们发现,催眠主体只有在相信催眠师的话千真万确时,才能做出让人吃惊的事情来……当催眠师引导主体到达某种境界,使后者相信催眠师的话是正确的言论时.主体健全由于想法和信念的变化而表现出异常行为。
催眠现象似乎总那么神奇,因为人们始终难以理解信念怎能造成如此反常的举动。似乎总有某种更强大的东西、某种深不可测的力量或威力在起作用。
然而,无可辩驳的事实是,当某个主体相信自己听不见声音时,他的行为表现就像他真是个聋子那样;相信自己感觉不到痛苦时,他在不经麻醉的条件下也能接受外科手术。而实际上,神奇的力量或威力并不存在。
请注意,这篇评论发表于1958年。可如今,催眠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接受和广泛采用的治疗手段。对许多人来说,用于减肥的催眠和自我催眠,使他们没有必要接受立竿见影的外科吸脂术,这和我对有些病人采用“精神手术”疗法而不真做手术的例子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这些例子中,催眠就是手术刀。在牙科,催眠用于帮助患有恐惧症的病人(实际上,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治牙;而在许多情况下,事实也证明,催眠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替代手段,可以在麻醉效用不明显时取而代之。
在儿时的历史、过去的经历和同伴的感觉与想象、自我意象以及伺服机制的关系这个问题上,我的结论是:人其实时时受到自己的自我意象催眠。许多人一辈子几乎都在某种无法辨认的催眠暗示的支配下“梦游”。在昆廷·雷诺的著作《直觉:你的秘密力量》中,作者引用一位催眠师的话说:“前来拜访的顾客,都希望我能帮他们进入一种恍惚迷离的状态,在那里安排他们的生活。其实,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在半梦半醒之中,需要以现实作为药方来治疗。”
如果你小时候在一间黑暗的电梯里心惊胆战地呆过几个小时,也许在40年之后,你仍然害怕乘电梯、无法鼓起勇气走进电梯,而置那些安全数字统计、真实情况以及无数电梯使用者的证实和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